新冠真的流感化? 台灣新數字警訊「COVID-19重症高流感10倍」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新冠真的流感化? 台灣新數字警訊「COVID-19重症高流感10倍」
  • 字級

新冠真的流感化? 台灣新數字警訊「COVID-19重症高流感10倍」 13

▲國內胸腔重症專家陽光耀在亞太呼吸學國際會議分享台灣經驗。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新加坡報導

後疫情時代,新冠肺炎真的已經「流感化」殺傷力大降?台灣最新監測數字還看得到警訊!國內胸腔重症專家、亞太胸腔醫學會重症委員會召集人陽光耀分析,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單週平均仍有200多例,是同期流感併發重症的10倍以上,提醒高危險族群一有症狀還是得「自行快篩」,好爭取趕在5天黃金期內用藥避免重症。

2023年亞太呼吸學國際會議(APSR)11月16日至19日在新加坡舉行,陽光耀應邀在大會針對亞太地區國家真實世界數據的治療策略發表演講,強調疫苗、藥物的雙重防火牆觀念。

醫學會中同時公布一項橫跨亞太7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有83%的新冠高風險族群不自知風險,占比遠比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都要高。目前疾管署認定的重症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具慢性病: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30、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孕婦、產婦(產後6週內)。

民眾有可能太輕忽新冠肺炎的威脅。陽光耀表示,目前COVID-19重症通報個案,每週每週呈現出來的數字,跟同時期通報的流感併發重症個案,數字仍相差10倍,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的病毒,儘管我們希望它能夠流感化,但看來不可能在短短三、五年達成。

根據陽光耀分析疾管署通報數字,國內新冠重症通報自今年第40週到44週,分別為285、302、264、210、244例;同期的流感併發重症則僅為25、27、20 、16例。相差為8到15倍之多。

陽光耀指出,分析目前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是,儘管台灣已經不再通報輕症病人,但從重症這樣的數字回推,社區裡面感染新冠的患者比率仍遠高於流感,而過去三年好不容熬到疫情解封,防疫已不可能走回頭路,只能提醒重症高危險族群,必須有意識的自行快篩,有症狀還是要就醫。

陽光耀門診就看到不少病人,一開始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以為是感冒,不以為意,結果症狀惡化才知道確診,已經超過能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的五天內用藥黃金期,只能改採注射劑型的瑞德西韋,但效果已經變差。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是高風險族群,以為有心臟病 、糖尿病不是風險。

高風險族群該如何自保?國內外醫界目前都強調,應採取一有症狀就快就醫,主動快篩,好爭取及早治療的時機點。

陽光耀強調,面對還在不斷變異的COVID-19病毒,每個人風險不一樣,關鍵是「別賭運氣」,很多人自以為是獅子,事實上卻是病貓,而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就有機率變成重症,有症狀就建議自行快篩,及早治療用藥。且新冠肺炎不會久病成金剛,若一再重複感染,就代表免疫出問題,更是危險中的危險。

好消息是,陽光耀說,儘管今年秋冬國內預期會再起一波流行,但目前本土重症通報數字未見大幅度上升,不像新加坡從單週最高峰300多例下降後,近期又見明顯攀升,可見台灣社區內大部分人打疫苗的保護力尚在,加上仍有警覺性,有症狀還是會乖乖就醫。

新冠真的流感化? 台灣新數字警訊「COVID-19重症高流感10倍」 15 新冠真的流感化? 台灣新數字警訊「COVID-19重症高流感10倍」 17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飲食正常卻不時肚子痛? 小心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在作祟

女腹痛送醫「肺臟竟消失」! 多次洗肺救回一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