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怎麼口腔裡有一直消不了的青春痘?一名70歲老翁,過去一年多來,總是覺得下顎門牙的牙肉處「怪怪的」,就像青春痘一樣時有時無,有時按壓到還會微痛,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右下門牙牙根的中三分之一段,外側骨壁有破孔,大小約為高7毫米,寬4到5毫米,在靠近近心端有一片半剝離,質地類似骨頭或牙根的碎片,確診為牙骨質撕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宛柔指出,定義上的牙骨質撕裂 (cementum tears) 是指牙根齒質(牙骨質)碎片從牙根表面脫落,因為缺乏鑑別和診斷困難,關於牙骨質撕裂的病例報告和回顧文獻相當有限,通常會被診斷為純粹的牙周或是牙髓病因。
根據國外文獻分析,牙根表面撕裂屬於一種特殊型態的牙根表面分裂,臨床上也會出現包括慢性牙周炎、瘻管或慢性根尖周圍炎等症狀,容易與牙周或根管方面的其他疾病混淆而誤診。
以該名老翁為例,李宛柔說,經手術清創後,再自下巴骨取得自體骨粉充填在最深處的骨缺損區,並廣泛覆蓋移植骨粉,術後追蹤恢復順利,目前為止再無瘻管出現,也無按壓不適感覺。
李宛柔說,目前學界認為牙骨質撕裂的形成,分為內部和外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是先天性的,與牙骨質的固有結構弱點有關,例如營養不良或再生障礙性貧血,推測與牙骨質的弱化有關,牙骨質增厚的過程也可能發生沿層結構上出現裂紋,通常多顆牙齒會受到影響,這樣的狀況即使牙齒受到正常的咬合力,牙骨質裂縫也會慢慢發展,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擴展成牙骨質撕裂,目前尚不清楚牙骨質老化是否是牙骨質撕裂的原因之一,而有些學者們發現60歲以上患者更容易發生。
外部因素則是由壓力引起,導致骨折線沿著牙骨牙本質交界或牙骨質本身發展。一些病例報告都跟牙齒外傷史或咬合創傷有關。此時牙骨質撕裂會發生在咬合創傷的壓力側。
李宛柔指出,另外也有學者們認為,年齡、性別、牙齒類型、磨耗和咬合創傷是牙齒發生牙骨質撕裂的主要誘發因素。臨床上的特色多為單根齒,骨質碎片表現為片狀、薄、刺狀或撕裂狀。X光上可見牙根表面有壁架狀的凸出物或是異物,有時合併有膿腫並且出現牙周囊袋,類似牙根裂的表現。
李宛柔強調,台灣研究報告顯示,牙骨質撕裂的症狀在前牙的發生率是比較高的,6成在前牙,3成在小臼齒,只有1成是發生在臼齒。可能因為前牙美觀考量,所以醫師和患者都更有意願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進行診斷和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無症狀帶菌率最高10% 嬰幼兒不出門仍得「流腦」!24小時就恐救不回
生物戰劑南海密會? 衛福部、陳時中出面了!揪出「一點」喊攏是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