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破解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台灣研究有新進展!台北榮總及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今(20)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證實免疫檢查點也能應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生物標誌,讓免疫檢查點可作為預測標的,及早發現嚴重度高的病人,有利於個人化藥物選擇。
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與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溼科及全人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曹彥博組成的研究團隊,是首次將NLRP12免疫檢查點用於紅斑性狼瘡病患。
研究團隊是以紅斑性狼瘡的小鼠為實驗對象,發現缺少一種免疫調節相關基因NLRP12,會造成紅斑性狼瘡的小鼠腎臟發炎反應較嚴重,並進一步加重紅斑性狼瘡的疾病。研究同時也觀察到紅斑性狼瘡患者周邊血液中的NLRP12比一般人低。
研究團隊指出,觀察到68名紅斑性狼瘡病患周邊血液的免疫細胞中,NLRP12表現量明顯低於34名健康的成人;而在疾病活性比較高的病患,透過治療其NLRP12的表現量則會逐漸回升。
陳斯婷表示,這是首度以NLRP12先天免疫檢查點表現量,具體定義紅斑性狼瘡患者具有發炎性體質。她說,第一型干擾素活化免疫細胞是導致紅斑性狼瘡的重要原因,研究團隊發現NLRP12表現低下會伴隨第一型干擾素高度表現,干擾素高度表現後又會調降NLRP12表現量,在病患身上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免疫恆定受到破壞,患者的免疫韌性不佳造就不穩定的發炎體質。
曹彥博說,紅斑性狼瘡是最具多樣表現、而且複雜的風溼病,症狀從輕微的皮膚表徵到嚴重的器官衰竭都有可能,目前仍缺乏用以評估病人對於藥物治療反應的生物標誌,而這項研究成果未來可望發展以NLRP12表現量評估病患的個人化藥物選擇。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