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不算結束!10個人就有1例「Long COVID」 5種人難逃新冠病毒後遺症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康復不算結束!10個人就有1例「Long COVID」 5種人難逃新冠病毒後遺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已逼近3億人,即便台灣疫情較輕微,迄今也累計超過1.6萬名病例,並造成8百多人死亡。一旦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影響可能比你想像中的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指出,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約有8到8成5患者為輕症,多數在3至4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4周之後,持續有「Long COVID」身體不適的現象。

什麼是「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而透過社群軟體而廣為人知,且隨著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布,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

張書綸表示,目前Long COVID尚無正式的中文翻譯,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過去醫界已經知道有少數病毒感染患者會留有長期倦怠的後遺症,只是從來沒有像新冠肺炎如此大規模的病毒疫情,預期將有大量的長期症狀患者,勢必對醫療體系造成衝擊。

國外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10分之1以上,張書綸說,在某些針對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8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但新冠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與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

張書綸提醒,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5、60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5個以上)症狀的患者。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只葡萄柚! 吃藥同樣不能配這些過年常吃的「菜」

比小黃卡好用!不怕丟免掃碼 健保快易通一鍵即秀疫苗通行「紅綠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