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得小心家中隱藏的「兒童殺手」!林口長庚兒童醫院今(11)日就公布,根據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近5年間,孩童光是誤食毒物(不含異物)的急診案件,每3天就有1件,尤其最常發生在家中和5歲以下的孩童。甚至今年元旦假期,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室短短8小時內,就一連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
只要輕忽,孩童在家中也不一定安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回想,元旦假期從早上到傍晚的短短8小時內,兒童急診室就一連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有2歲男童誤食餅乾內的乾燥劑、有4歲男童誤吞50元硬幣乾嘔流口水,甚至還有一對3歲跟2歲的兄弟打開櫃子玩老鼠藥,被家長驚見弟弟的嘴角還有老鼠藥殘留。所幸,經緊急處治後均無生命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醫師吳昌騰也指出,不久前還有一名17歲男孩,因大量誤食祖母放在咖啡瓶內的優碘,結果造成缺氧、低血壓和心跳過緩,急診並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也是在積極治療後健康出院。
台灣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急診案件層出不窮,長庚最新研究顯示,2011到2015之間,18歲以下共有590人因誤食毒物送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其中男孩309名(52.3%)、女孩281名(47.7%);平均年齡5歲。
李嶸指出,進一步分析發現,小於11歲的病患大多數是男性,11到17歲患者大多數是女孩;平均每3天就發生1件;發生地點高達9成5是在家中;時間從下午6 點至晚上12點發生率最高。
而誤食的毒物中,以「藥物」占最多(41.4%),「殺蟲劑」則是最常見的非藥物毒物誤食(9.5%)。林口長庚過去也曾針對兒童誤食居家清潔劑中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清潔劑誤食中毒發生在家裡(96%),誤食的居家清潔劑包括鹼性、酸性和中性三類,其中的鹼性居家清潔劑誤食會導致嚴重的食道損傷和食道狹窄。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建議家長,平日應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二次灼傷。
李嶸強調,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例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為預防孩童誤食異物或毒物,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提出幾項重點提醒家長注意。
■預防孩童誤食異物或毒物
一、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
二、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
三、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
四、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
五、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
六、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
七、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居服員傳播鏈深夜又爆! 指揮中心證實連乾妹的同事也確診「Ct值20.2」
難怪淪陷!桃機廁所、休息室驚見205項缺失 隔離衣穿脫、抹布擦法都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