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長假結束,你也中了「失聲症候群」了嗎?振興醫院門診觀察發現,放完農曆春節連續假期過後,有不少民眾都因為失聲問題到醫院求診,成了耳鼻喉科年後就診症狀排行的前幾名。背後元凶就是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加上多坐少動影響消化導致。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嗓音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智惠就收治一名吃播主,近1個月以來,每天雖靠著「吃播」賺進了大把鈔票,但過完年後卻完全發不出聲音,嚇到不知所措,以為得了什麼怪病。
張智惠一問之下,發現該名吃播主吃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是觀眾喜歡的烤肉、炸雞、火鍋等油膩食物,甚至要吃的快,而且吃單一的食物,進一步仔細檢查發現,正是因為胃酸逆流到咽喉部導致的失聲狀況,醫師也警告若不改善,症狀持續恐進一步惡化病變成癌。
類似病號過完年後暴增,張智惠表示,全因過年期間都是吃些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像佛跳牆、雞湯等高營養湯品,還有年糕、零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且連假期間,不少人一邊看電視、打牌,一邊把食物塞進嘴巴裡,多坐少動,連續幾天下來,不只影響消化,連平常沒什麼症狀的喉嚨,也開始作怪了。
耳鼻喉科門診統計,這些人的共通症狀就是喉嚨卡卡、說話卡卡,一直清喉嚨,咽喉部灼熱刺痛感,甚至聲音沙啞,經診斷大部份都是罹患了「咽喉逆流」。
張智惠指出,一般人較熟知的「胃食道逆流」是胃酸逆流到食道,有火燒心、胸口悶、不消化的症狀,而再往上逆流到咽喉部,則是耳鼻喉科常見的「咽喉逆流」,主要症狀著重在咽喉部,常會有吞嚥卡卡,咳嗽或聲音的改變,持續的症狀會導致聲帶開始出現肉芽腫或息肉等病變,千萬不能拖太久才就醫。
張智惠強調,正常的胃酸會經由腸胃道蠕動排下去,但不正常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會導致胃酸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咽喉部而引起症狀,平時要預防及保護咽喉逆流,得做到:少量多餐並細嚼慢嚥、飯後2小時避免激烈運動、睡前兩小時不要吃宵夜盡量空腹、維持良好的睡眠作息不要熬夜以及盡量減少刺激胃酸分泌(油、辣、酸、過甜、高脂)和影響腸胃道消化(咖啡、茶、薄荷等)食物。
照片來源:振興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部桃19日正式復工 但染疫「2人仍危急」1人甚至靠葉克膜搶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