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凍齡不只看肌膚外在,大腦更需要!董氏基金會提醒,一旦年過50歲之後,不只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連「大腦」也會逐漸萎縮,尤其60歲開始更是以每年0.5%速率萎縮,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風險,而想幫大腦凍齡不動不行,日常得落實「三動(活動、運動、互動)」。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比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
警訊是,根據國健署今年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有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
許惠玉指出,台灣不但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今年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民眾得有意識,大腦在60到91歲期間,會以每年0.5%速率萎縮,導致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認知功能下降;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
年輕時若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許惠玉警告,會讓大腦的神經活化及血管生成變少、退化得更快,認知功能變差,影響到大腦結構。而許多研究皆顯示,身體只要有活動都有益於腦部健康,包含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及改善情緒,尤其,雖然退休後時間變多,但仍有許多銀髮族不愛動,結果越不動越容易虛弱,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提早讓失智症報到。
解決之道,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張育愷指出,研究指出,只要步行及輕度的身體活動,如做家事,就可以增加腦容量、延緩大腦退化的時間,且有動就有效,甚至對50歲以上、平時不動的人來說,效果更好,研究指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中,只要每天步行超過7500步,與未達的人相比,大腦相當於延緩退化2.2年;每天多1小時的身體活動,也可以延緩退化1.4年。
專家建議,包括有氧、肌力、平衡等運動,甚至多面向如太極拳的運動型態都能明顯改善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只要藉由活動、運動、社交互動,就能幫助大腦凍齡,成為不受年齡限制的「無齡世代」。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