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躲疫情不敢出門,也別一直「低頭」!一名44歲男性上班族,工作本來就需要長期坐在電腦桌前,下班後的消遣也愛用手機上網,屬於標準的低頭族,最近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更少外出了,低頭滑手機時間倍增,2周前開始隱約感覺上背發痛,隨後連手臂、手指都疼痛發麻,就醫已經有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男子出現症狀時,只要頭一往後仰,就好像有一股電流從手臂竄下,甚至覺得手臂越來越無力,嚐試服用止痛藥但效果有限,這才前往復健科門診,沒想到問題大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厲家珍表示,經過問診及身體、頸椎X光檢查,一開始就懷疑是頸椎神經根壓迫在作怪,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為第4到5、第5到6、第6到7節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在台灣,頸椎間盤突出通常發生在30至50多歲的成年人身上,原因通常是不正確的姿勢導致頸部椎間盤持續受到壓力,另外,外傷也會造成外傷性椎間盤突出。
厲家珍說,一般而言,病人通常會抱怨頸部疼痛,當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神經根後,就會引起上肢的神經學症狀,出現酸、麻、痛,以及有時會有電擊一般的疼痛感;如果壓迫影響到運動神經根,還會出現上肢無力症狀。
厲家珍指出,主要診斷得依靠核磁共振掃描,才能看到神經受到壓迫的情形。若是椎間盤輕微突出且神經學症狀較不嚴重時,可以考慮先採取保守治療,包括休息、口服藥物、熱敷、電療、頸部牽引、頸部肌肉運動訓練、改變姿勢習慣及脊椎藥物注射等方式,大部分病人的症狀能在6周內逐漸獲得改善回到正常的活動。
不過,如果是椎間盤有破裂、保守治療無效等情形出現時,醫師強調,必須考慮手術將椎間盤移除,達到神經減壓的效果。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男腰酸背痛一個月「一發作坐立難安」 就醫驚見攝護腺癌細胞竄骨
口罩網購「搶頭香」手機瞬湧37萬人次當機閃退! 網路版則1分鐘搞定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