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替患者進行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17歲高中生,因為突如其來的腦部動靜脈畸形破裂,造成左腦出血性腦中風,右側偏癱,出現吞嚥困難及言語失用症等症狀,一開始還需透過鼻胃管補充養分,經語言治療治療師使用含冰凍檸檬汁的棉棒進行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等語言治療,出院時順利拔除鼻胃管。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該名高中生是在過年時腦部動靜脈畸形(先天性腦血管異常病變)破裂,導致出血性腦中風緊急就醫,雖然語言理解能力正常,卻無法正確表達意思,吃東西、喝水也會發生嗆咳,一度必須倚賴鼻胃管餵食。
考量高中生的舌頭靈敏度、活動度及喉頭上抬能力降低,引發吞嚥困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語言治療師張皖茹決定透過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DPNS)、舌頭把持運動(Masako maneuver)和用力吞嚥法(effortful swallow)治療,搭配吹氣暨強吸運動、構音器官運動練習和嗓音治療之後,約半個月就能夠順利發聲。
張皖茹說,其中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是使用含冰凍檸檬汁的棉棒,刺激患者的兩側前咽門弓與舌頭特定的部位,來增加吞嚥反射敏銳度、促進舌頭感覺和側移能力;舌頭把持運動則會訓練舌根底部用力收縮;另外用力吞嚥法可加強舌後根的力量,改善舌根部的活動度。
張皖茹說,臨床上常見許多家屬不忍吞嚥困難的家人插著鼻胃管,擔心營養不良,忍不住偷偷餵幾口碎狀或泥狀食物,危險舉動不但容易使食物殘渣遺留在口腔中,若一不小心掉入呼吸道,更恐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是本人毫無嗆咳現象的靜默式吸入,使症狀更加惡化,因此,治療過程千萬不能心急。
張皖茹強調,中風患者吞嚥困難而置放鼻胃管,是為了能順利餵食藥物、避免營養不良和脫水,只要吞嚥功能一恢復就能順利移除,但吞嚥治療的過程除了患者具備強烈動機外,更需要家屬及看護配合照料,才有機會盡早恢復正常飲食。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口吐白沫、臉部麻痺! 腸病毒71型發威連害3男童送醫
【匯流民調】第六波仿國民黨初選最新民調 電視政見發表會後韓國瑜、郭台銘支持度小幅拉近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