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搖晃嬰兒其實就是一種嚴重的身體虐待。(表格/國健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嬰兒哭鬧不休,爸媽千萬不要抱起來就習慣性「搖」一「搖」。國健署及醫院臨床都發現,國內每年都有零星「嬰兒搖晃症」就醫,扣除刻意虐待案件,多數皆因家長或保母力道拿捏不當、劇烈搖晃寶寶,讓嬰兒腦部受傷甚至致死。兒科醫師警告,只要快速持續頭部晃動就有可能造成傷害,安撫嬰兒緊貼胸口抱著就好。
軒軒(化名)到了半夜哭鬧不休,擔心吵到鄰居,爸爸立即抱起左右搖晃,試圖安撫讓他入睡,沒想到之後孩子卻出現嗜睡、嘔吐及意識受損的現象,醫師診斷就是「嬰兒搖晃症」惹禍。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馬偕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強調,類似案例每年都會碰上一、二例,因嬰幼兒頭部比例較大,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如果在頸部沒有支撐之下,持續劇烈搖晃15至20秒以上,或每秒超過4下以上,就可能造成傷害,尤其不少家長在焦急或不耐煩之下,會越搖越大力。
除此之外,不少家長也會抱著嬰幼兒進行拋接或旋轉遊戲,同樣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17年也提出,嬰兒搖晃症可能是劇烈搖動嬰兒的肩膀、手臂或腿部所引起的,其產生的「甩鞭效應」會讓嬰兒顱內或眼內出血,雖然通常不會有明顯的頭部外傷,但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台灣兒科醫學會也說,劇烈搖晃嬰兒其實就是一種嚴重的身體虐待,常發生在未滿3歲兒童身上,尤其以2至4個月大的嬰兒最常見,但這樣的遊戲對寶寶脆弱的腦部可能會造成大面積的傷害,如蜘蛛膜下出血等,也可能傷及視力。
彭純芝說,孩子哭鬧原因眾多,可能尿布溼了、餓了,應先從生理需求一一下手,要安撫孩子也千萬不要「搖」,可以把孩子抱在胸前,用對話的方式,甚至用音樂吸引其注意力。
國健署目前提供每位出生寶寶一本兒童健康手冊,內也有「新生兒照顧錦囊-不要劇烈搖晃嬰兒」等內容,提供家長、保母、祖父母及主要照顧者照顧寶寶的入門技巧及相關提醒。也可參考國健署健康99網站嬰兒搖晃症候群動畫影片(https://bit.ly/2UclVJd),更清楚了解其成因及症狀。
照片來源:國健署提供
«相關新聞»
【有影】醫師票選家長十大NG致命行為 「讓嬰兒趴睡」害孩子最慘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