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決醫病雙方長久對醫療爭議處理的困境,衛福部擬具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正列為優先法案,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今(18)日進一步表示,近一兩個月還將針對「醫療責任險」展開討論,針對是否採團體保險方式處理嚴重醫療事故,以避免急重症醫師因為賠償、補償重擔而對救人卻步。
針對醫糾處理的法制化,國內目前僅有「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由國家承擔女性生產的風險,產婦、胎兒及新生兒若不幸於生產過程死亡或造成中度以上障礙者,由政府提供最高200萬元救濟金。
衛福部今也公布最新統計,「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施行後至106年底,共計受理286 件申請案,分別為孕產婦91件,新生兒69件及胎兒死亡126件,其中282件獲得救濟,通過率98.6%,審定總救濟金額為1億3080萬元。
石崇良指出,改善醫病關係、減少醫療訴訟以及提升醫療品質,從生產事故救濟制度的實質關懷已經可以看到成效,不但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接受司法或檢察機關委託的司法訴訟鑑定案件,產科106年較100年明顯減少約6成,另一方面,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生人數與招收率,亦由99年的46人(招收率60%)一舉提升至106年72人(招收率100%)。
決定借鏡這成功經驗,石崇良強調,不但「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列為本會期的優先法案,參照生產事故救濟制度的精神,把爭議處理的「訴訟前先調解」的制度予以法制化,衛福部也將針對醫療法進行修訂或新增醫療責任險。
石崇良說,目前法院審理結果,相關醫糾案件僅有不到2成醫師有疏失,但為避免急重症醫師在面對可能的巨額賠償、補償金時卻步,不敢盡全力的救治,衛福部近一兩個月就將針對是否採取團體保險方式處理,與各界展開討論,若能夠有共識,快的話希望能在一、二年上路。
石崇良指出,其實類似的醫療責任險國內已有醫院在做,但針對相關財務負擔以及賠償、補償範圍怎定,還需要進一步廣泛的討論以取得共識。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