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CT及MRI年花166億 健保明年起門診加「管制」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照CT及MRI年花166億 健保明年起門診加「管制」
  • 字級
照CT及MRI年花166億 健保明年起門診加「管制」

▲為減少民眾非必要檢查及輻射劑量曝露,健保署將限制門診CT及MRI未調閱影像及報告的給付。(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統計,國人一年做CT及MRI檢查的檢驗申報費用高達166億,分居檢驗申報排行榜上的第一、第三位,但健保署分析卻發現,竟有高達2成民眾做完CT檢查卻未回診看報告,為減少重複檢查的浪費,健保署決定祭出新管制措施,明年起醫師門診開立檢查單前若未先調閱病人過去1個月的報告,通通不付。

健保署106年統計,國內檢驗申報費用前5名,分別為:CT的103.8億元、超音波的86.5億元、MRI的62.25億元、心臟酵素與血脂肪的62.2億元以及病理檢查的39.2億元。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張如薰表示,其中CT及MRI檢查屬於高價的檢查項目,若形成浪費風氣並不可取,且如果是非必要檢查或重複施作,民眾也得承擔輻射劑量曝露的風險,因此成為健保署首要盯上的目標。

加上過去也有批評聲浪指醫師過度檢查,因此,健保署今(25)日正式宣布自明年1月起,醫師門診開立檢查單前未調閱病人已上傳的影像及報告,將不予支付。

張如薰說,健保署今年1月就建置好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鼓勵各醫院為病人執行CT及MRI檢查後,即時將影像及報告上傳,讓民眾到其他醫院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不需要花費200到600元燒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只要透過雲端查詢系統調閱,就可看到檢查影像及報告,節省等待醫院作業流程與金錢花費,也降低重複檢查的潛在健康風險。

不是不給醫師做檢查,張如薰強調,新的管制措施只是要求醫師門診開立檢查單之前,必須多一道查詢雲端的手續,看看病人28天內的影像檢查報告,若後續評估仍有檢查必要,健保也會尊重醫師專業,只要有事先做查詢,健保就會給付。

健保署亦表示,醫師如遇臨床上特殊情形,例如連線中斷或查無報告或影像、上傳影像品質不佳或不符此次看診等,醫療院所得申報虛擬醫令代碼再次檢查並向健保署申報,病人無須自費。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