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下海慘遭「鞭」傷 水母皮膚炎潛藏危險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女下海慘遭「鞭」傷 水母皮膚炎潛藏危險
女下海慘遭「鞭」傷 水母皮膚炎潛藏危險

▲夏天到海邊戲水,當心暗藏危機引發水母皮膚炎。(照/成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下海戲水卻慘遭「鞭」傷,一名女子前往墾丁潛水,回到家之後發現2邊小腿都冒出了水泡,發痛不已,雖然冰敷還吞了止痛藥,依舊很不舒服,求診檢查發現,原來是女子在海裡拍水母時,雙腳不小心碰上了水母的觸鬚引發「水母皮膚炎」。

成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劉承翰表示,水母除了外觀上明顯的半透明傘狀之外,還有為數不等的觸鬚,這些觸鬚上的刺絲胞內含多種毒素,一旦碰觸到,刺絲胞就會彈出並注射毒素,與人體肌膚接觸,可能造成劇痛,還會留下紅色鞭痕。

根據不同種類的水母及毒性強弱,「水母皮膚炎」產生的反應也不同,臨床常見的是較輕微的立即反應,出現直線型的膨疹、丘疹及群聚型的水泡,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劉承翰說,較少見的情形,則在2至3周後才開始出現遲發性的結節性紅斑或環形肉芽腫;他提醒,最嚴重者,可能導致血管性水腫或過敏性休克,造成呼吸困難、腹部絞痛,干擾心臟及肺部功能,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戲水若不慎被水母觸鬚「鞭」傷,醫師強調,首先應求救,並要仔細觀察患者生命徵象是否穩定,減少移動,以免刺激附著於皮膚上的觸鬚釋放出更多的毒素。

劉承翰說,當下可用海水大量沖洗,或用信用卡、身分證等,將仍附著於皮膚上或泳裝上的觸鬚刮除;千萬不要用清水或酒精,以免刺激毒素的釋放,並儘快至皮膚科就醫,遵從醫師處方使用合適的止痛藥及外用藥膏。

至於坊間傳言可用尿液、氨水、檸檬汁、酒精、雙氧水等塗抹傷口減少疼痛,醫師強調,事實是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其效果,甚至可能會強化刺絲胞,增加毒素的傳送,令病徵惡化。

劉承翰提醒,颱風來襲的前後1周應避免靠近海邊,以免接觸到大量斷裂的水母觸鬚;在沙灘上如果看到已死去的水母或脫落的觸鬚,千萬不要碰觸,因水母死後數小時內,其觸鬚仍可釋放出毒液,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

照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