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蘆醇為一種天然的植物防禦素,可在紅葡萄的果皮、紅酒與堅果等食物中發現。(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濫用毒品搖頭丸,常見青少年嗨到「傷腦」引發神經毒性,三軍總醫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則發現,普遍存在葡萄皮、紅酒與堅果等食物中的白藜蘆醇,有如玩大風吹一般,能搶先搖頭丸毒性一步「卡位」在腦部的血清素轉運體之上,達到減毒的效果,有助減少搖頭丸的毒品中毒現象,可望應用於預防之用途。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副教授李宜勳的研究團隊今(23)日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發現白藜蘆醇能競爭性結合大鼠腦部血清素轉運體,進而對抗搖頭丸所引發的後續毒性。
搖頭丸近年來毒害不小,今年1月台灣地區濫用藥物尿液檢驗資料就顯示,在4385件陽性檢體當中,搖頭丸就有39件,較去年同期案件數增加160%;且在台灣,大約1.5至2.7%在學國高中生曾經服用過搖頭丸,輟學生比率更達12.1 至 14.5%。
搖頭丸是甲基安非他命的類似物,具有強力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在台灣被列為二級毒品。搖頭丸因為價格低廉,近年來廣泛被校園學生濫用,但可能產生許多嚴重副作用。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學研究組組長施睿琥表示,搖頭丸副作用包括心律不整、高血壓、高熱、低血鈉、肝腎衰竭甚至死亡等,多與搖頭丸引發的急性與長期中毒有關,目前臨床僅能症狀治療,並沒有專門的藥物可供預防或解毒之用,但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可望扮演關鍵角色。
施睿琥說,白藜蘆醇與腦內神經結構類似,研究團隊結合正子造影技術,首次發現白藜蘆醇可通過大鼠血腦障壁進入腦區與血清素神經元的血清素轉運體結合,在同時併用搖頭丸之下,可以搶先一步、卡住同一結合位置,減少搖頭丸被血清素轉運體攝入神經元內的機會,藉此大幅降低後續引發的神經毒性,甚至可預防搖頭丸戒斷後所產生的憂鬱、沮喪症狀。
不過,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是同時給予白藜蘆醇和搖頭丸,才見有此預防效果,若已長時間、大劑量濫用搖頭丸後是否仍有效?施睿琥表示,理論上仍有機會減毒,但毒品造成的腦部神經毒性傷害是不可逆的,如果能在誤用毒品、產生嚴重副作用當下就投藥,效果才顯著。
白藜蘆醇因具有抗發炎、抗癌、抗氧化、抗細胞凋亡、抗老化等多重作用,已被開發為健康食品,施睿琥強調,實驗使用的是純度99%以上藥品級的白藜蘆醇,而市售保健食品純度夠不夠?仍是問號,因此光吃保健食品有沒有同樣效果難以回答。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