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質疑福五取像數據遭美化 國研院駁:全依國際標準 - 匯流新聞網

LIFE

科學家質疑福五取像數據遭美化 國研院駁:全依國際標準
  • 字級
科學家質疑福五取像數據遭美化 國研院駁:全依國際標準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台北報導

臺灣自製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日前宣布完成臺灣全島無雲影像取像,但媒體報導,有不具名太空科學家質疑影像數據經過美化,國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回應,經兩種方式改善影像品質,影像組合也依照國際標準作業流程,沒有「美化」。

福衛五號於去年8月25日在美國范登堡基地成功發射後,歷經近半年的元件調校、軌道操作及影像處理,已能成功執行全球電離層觀測及遙測取像任務,衛星遙測影像品質也符合各項預定需求。

科技部在23日公布福衛五號拍下的臺灣全島無雲影像,並表示,福衛五號僅花3個月時間,就拍完整個臺灣,比過去福衛二號快上一倍。

不過,據《中國時報》報導,不具名太空科學專家提出3點質疑:福衛五號初期的失焦問題,不可能以提升15℃解決;每2天通過台灣1次的福衛五號,不可能比每天通過台灣的福衛二號更快完成全島取像;太空中心每年預算約11億,經常性支出約7億,不可能達到每年發射1顆衛星目標。

太空中心於27日發表回應,對此3點質疑逐一回覆:

關於失焦解決方法,太空中心指出,福衛五號光學遙測酬載,經由溫度調整可將影像光斑直徑縮小約15%,23日記者會上已經提及須另輔以影像處理的方式雙管齊下改善影像品質,並非僅以溫度控制解決遙測取像儀離焦問題。而其中溫控的最佳化,是團隊花了數週操控衛星才得到的成果。

而福衛五號為什麼能比福衛二號更快完成取像,太空中心說明,目前的取像及影像處理技術已經比福衛二號當時精進許多,本次拍攝台灣全台影像運用了所有可拍軌道資源,並參考天氣資料,預測無雲地區,精準排程取像,才能在短短3個月時間取得40多組條帶影像。經過汰除雲層遮蔽無法使用的影像組合後,完成這幅臺灣全島無雲影像,完全依照國際上衛星全景影像的標準作業處理模式來進行。

在未來衛星計畫方面,太空中心表示,第3期太空發展計畫預定從2019年開始進行,目前正規劃執行項目及所需經費;除了繼續發展前瞻衛星,還會兼顧太空科技人才培育和產業擴散效應。預定朝每隔一、兩年發射1枚衛星的方向規劃,以藉此帶動國內太空產業的發展,經費會依需求務實編列。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福衛五號3個月完成臺灣全島影像 送進總統府
【匯流新聞網】太空中心2020年再產自製衛星 10年計畫朝AI發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國家實驗研究院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