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中)攜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胡偉杰(左)、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暢談佛光山積極邁向「綠色永續之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的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12日登場,一連三天的活動展現台灣企業在淨零排放、數位轉型、地方創生等領域的成果。今(13)日博覽會更邀請佛光山、慈濟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分享在減碳的努力,佛光山住持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表示,目標提早20年達到聯合國訂定的淨零目標,除了呼籲社會大眾綠化要付諸行動,同時也指出,佛光會T-Earth森林復育計畫發願2050年之前在全球種下十億棵樹,並也率先提供一百公頃林地響應,希望拋磚引玉,創建森林復育典範。
佛光山教團秉持開山星雲大師環保與心保的理念,對保護地球環境、提倡世界永續發展SDGs相關議題不遺餘力,在博覽會中,以蔬食減碳、環境淨零為主軸,呈現佛光山一直推動的e起復蔬、蔬食地圖、福報購、T-Earth森林復育、蔬食A計畫、全球公益路跑Vegrun等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倡議與行動,以及取得「國際蔬食減碳認證平台」等未來計畫。
今早佛光山住持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攜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胡偉杰、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於「永續行動時間」分享佛光山如何秉持星雲大師環保與心保理念,積極邁向「綠色永續之路」。
心保和尚首先提及,現今全球氣候兩極化現象非常顯著,未來人類將要面對乾旱及水災問題,除了生活、工作受到影響,甚至在人身安全上也會受到衝擊,因此務必要了解地球是唯一的家,若家出問題卻不去解決,遲早會發生麻煩事。星雲大師很早就注意到環保問題,因此佛光山全球五大洲道場和佛光人長期致力環保工作,更推動多項實際的綠化指標性活動,零碳未來勢在必行。
心保和尚更發願,期盼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可在203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的標準,透過T-Earth種樹所產生的碳吸存量,可以超過弘法及會務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零碳排的目標,讓人間佛教在弘傳的過程中,不給地球造成負擔,更進一步復育地球生態。
▲佛光山專區「永續之樹」舞台,下午安排4場主題演講活動,吸引許多關心環保與愛好蔬食者駐足聆聽。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胡偉杰則指出,國際佛光會已經掌握氣候危機的阿基里斯腱,他提及,要做到零碳排首先要做到三件事,分別為揭露、減碳和負碳而「負碳」唯一可行的方式是自然解決方案,即禁止砍伐、森林復育。然而目前國際佛光會所採取的行動就是自然解決方案,如蔬食A計畫是鼓勵吃素,串連禁止砍伐;T-Earth種樹植林是選擇多樣性的樹種,創造健康的生態環境,解決森林復育。
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會上也提到,佛光會的T-Earth森林復育計畫預計在2050年之前在全球種下十億棵樹,因此發起綠色公益基金會,同時率先提供一百公頃林地響應,希望可以拋磚引玉,成功建立綠色公益存摺、創建森林復育典範、取得森林碳匯認證及培養社會企業人才。
「永續行動時間」結束後,佛光山《人間福報》永續長趙先之接力在「永續福祉高峰會」中,分享「人間永續蔬食減碳倡議」主題,從蔬食角度詮釋減碳關係,探索兩者連結,達到正向循環擴散效果。
▲人間福報永續長趙先之提出「人間永續蔬食減碳倡議」的觀點,從蔬食角度詮釋減碳關係。
趙先之指出,未來不到30的時間,北極將融化面積超過40個台灣,加上溫室氣體效應,顯示減緩氣候變遷的永續行動,刻不容緩。然而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聯合國啟動「2030永續發展目標」,17項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已成為各國努力共識。
趙先之表示,根據數據顯示,全球80%的毀林,與農牧業生產有關,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飼養牲畜占14.5%,素食者與葷食者碳排差距「最少達15倍」,民眾若想要減碳,可以從「低碳餐」開始,若每人每天可以透過飲食輕鬆減碳,將會對地球與社會環境,發揮正面影響。不過趙先之也說,「低碳餐」須符合三項特徵,包括蔬食、在地與當季,若因運送距離過遠或違反四季種植法則,如溫室栽種等等,都將增加碳排。
會上,趙先之也提到,《人間福報》近年推出一系列「蔬食減碳」行動,如2020設立蔬食地圖網站,網羅全台5304家餐廳,2021推動「e起復蔬 全民相挺」、蔬食網購平台福報購今年5月,更主辦全台最大、最專業的蔬食展「國際蔬食文化節 ─ 蔬福生活」,將全台優質蔬食品牌,集結於展場。未來也將推出「國際蔬食減碳規範平台」,針對原物料、物流面、生產面,從設計、認證、查核到記錄,一步步與國際接軌,朝蔬食減碳認證目標邁進。
照片來源: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