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細菌性腦膜炎的一種,導致重症與死亡風險高,一旦併發腦膜炎敗血症,即使治療痊癒,民眾仍有可能留下永久性後遺症,例如聽力喪失、腦性麻痺、智力損傷等。近日台灣有百位兒科醫學專家,齊聚參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研討會,即是看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來的高重症及嚴重後遺症危害。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分享,曾治療1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國小學齡兒童,發病前兩天,病患就出現嚴重頭痛與嘔吐,一入院就馬上送進加護病房救治,雖然快速給予病患吃藥控制,但治癒後聽力已嚴重受損如同失聰。
黃玉成說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種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的猝發性感染疾病,透過鼻咽喉分泌物或飛沫傳染,全年齡層都具感染風險,特別是1歲以下、20歲上下大學生,以及免疫力較低的年長者等,都容易群聚感染。潛伏期約2至10天,流行高峰期為晚冬至早春間,約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超過200萬人遭受腦膜炎危害,近30萬人死亡 ,因併發症而生活失能人數高達50萬人。
黃玉成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率約為10%至15%相當高,一旦感染發病,惡化速度極快,部分患者可能在早上僅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晚上卻急轉直下,就醫直送加護病房救治。不論是因敗血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感染者也可能因侵襲性腦膜炎,而留下嚴重後遺症,影響終生健康。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曾在台灣1933年至1946年大規模流行,平均每年報告病例數約300例,最高曾達每年600例以上,直到2009年後,每年感染個案下降至10名左右。除了醫療進步,據推測可能與國外積極推廣疫苗施打有關,因國外疫情穩定控制,帶菌者入境傳播的機會減少,台灣病患數也隨之下降。
黃玉成提醒,雖然台灣近年雖確診個案零星,並未將相關疫苗納入常規接種,仍具有潛在風險。目前美國、英國、澳洲已將各血清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列入嬰幼兒常規接種項目。他建議台灣家長可參考國際趨勢,諮詢醫師採取積極預防措施,尤其是針對台灣主要流行型別。
最後,黃玉成補充,預防勝於治療,疫苗保護效益非常高,民眾可參考國內醫學會新公告之接種建議,提早行動、保護家中嬰幼兒免於疾病危害。
照片來源: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跨國調查:僅65%人認為打疫苗重要 專家憂50歲後「免疫債」恐越欠越多
面對疫情居家辦公挑戰 GSK台灣啟動彈性工作計畫、照護員工身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