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一直以來,用中國通訊軟體、對話中有一方使用中國網路,傳「六四」、「法輪功」等字眼就會被斷線時有所聞。現在不一定會斷線了,不過審查仍在,只是神不知鬼不覺,而且不再對單詞敏感,而是對「詞彙組合」相當嚴格,甚至加入了「圖片審查」。
研究網路安全和使用者人權長達16年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The Citizen Lab),自2013年起開始研究中國社交網路中的訊息審查,2014年12月更發表了中國敏感詞彙研究,共列出9,054個敏感單詞。
近日公民實驗室公布報告,針對2015年7月,兩百多位中國律師、維權人士及其親屬突然遭到公安逮捕、傳喚或拘留,甚至有部分人士下落不明,這起被稱為「709大抓捕」的事件,再次做了微信相關訊息審查的研究。
今(2017)年1月,有遭難人士的代理律師公佈了會談筆錄,其中記錄了公安在盤問過程中的不當暴行,引起不少網友使用微信或新浪微博提及「709大抓捕」,並為事件中的律師和維權人士不平。自此,微信和新浪微博開始對相關字眼展開嚴密審查,公民實驗室更列出60組詞彙組合,這些組合在微博上搜尋會是一片空白,例如被捕律師的姓名、「人權律師」、「秘密抓捕」、「革命」、「失聯」、「中共暴政」等。
這些字詞如果出現在微信的訊息中,並不會有「訊息未發送成功」等、告知訊息被擋下的提醒,而是對方根本不會看到、也不知道發送者傳了這些訊息。如果沒有相互確認,兩方對於對話被審查且阻擋一事,將會完全不知情。
公民實驗室也發現,在一對一的對話中審查較不嚴苛,但是在群組聊天中,敏感詞彙幾乎是每出現必被屏蔽。公民研究室判斷,這是由於兩人對話較私密,而群組聊天則有可能快速擴散。
消息來源: 公民實驗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