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在日本不吃香,德國經營策略轉彎 - 匯流新聞網

LIFE

Uber在日本不吃香,德國經營策略轉彎
Uber在日本不吃香,德國經營策略轉彎

匯流新聞網記者/ 藍立晴、林昀璇綜合報導

Uber在中國、台灣都大受歡迎,提供給消費者一個新的選擇,Uber司機不繞路、不拒載、不加價,加上社會普遍對計程車司機印象差,會害怕搭到嚼檳榔、抽菸、車內不整潔的司機的車,Uber在台灣可說是消費者的新寵兒。

但這卻又嚴重影響到傳統計程車業者的生計,畢竟,服務得非常好,專業又敬業的司機也是大有人在呀,加上Uber又屬非法載客,對計程車業者來說形成了不公平的競爭,因此在台灣國內一直有極大的爭議。

在世界各地也都時常可以聽聞到傳統計程車業者抵制Uber、進行大規模抗爭,那麼,為什麼離我們這麼近的日本,卻是安安靜靜的呢?

【Uber在日本踢到大鐵板嗎?】

在日本,法律規定得非常明確,在《道路運送法》當中,只要你以有償方式提供載人、載貨服務都屬《道路運送法》的管制對象,要營業就要申請營業車牌(白牌),與Uber共享經濟的想法完全違背。

Uber在2015年2月4日在日本的福岡推行了名為「大家的Uber」的私家車叫車服務,3月6日便被國土交通省禁止,因為「違反了法律」,私家車主不具備計程車運營資格。

除了法律,日本傳統計程車業者也是一塊大鐵板。

Uber在日本不吃香,德國經營策略轉彎01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大眾運輸普及,自用車也多】
日本大眾運輸系統發達的程度舉世皆知,都會區計程車也是滿街跑,都市圈以外的地方,自用車相當普及,沒有車還有可能無法出門。

計程車也只是輔助用的,通常只有在雨天、末班電車過了之後這種「緊急狀況」才會叫車,因為高價的緣故,也不受年輕人喜愛,使用者可說是少之又少,但日本計程車業者卻將市場經營得很好。

【計程車算是高價,但服務好的消費】

在日本開計程車的司機總是穿著整齊、主動幫乘客搬行李、車內環境整潔舒適,因為自動門是計程車的標準配備,乘客無需自己開門上車,下車時司機還會護著乘客頭頂以防撞到車門邊。

日本的計程車業者,幾乎已統一加裝GPS導航系統,乘客可清楚知道路線,避免繞路爭議;全面與信用卡系統連線,並馬上列印收據。

Uber在日本不吃香,德國經營策略轉彎02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日本計程車業者早有自己的叫車軟體】

早在Uber之前,日本就已經有自己的車輛調度系統,調度中心接到電話之後,就會自動安排附近的計程車去迎接,在10分鐘內到達乘客所在的地方。

綜合以上,Uber在日本可說是沒有什麼優勢,日本人會搭乘計程車的情況非常少,在日本也沒有計程車會繞路、拒載、加價,而且還有自己的叫車軟體,Uber很難進入日本市場。

【高齡化小鎮的交通解決方案】

Uber獲准在日本西岸京丹後市(きょうたんごし)的丹後町提供服務,丹後町是個人口嚴重老化的城鎮,人口僅5560人,超過四成人口年齡超過65歲,全町僅有一間計程車行。

丹後町僅有需要提前預約的非營利巴士,並只會在町內行駛。日本Uber總裁高橋正巳表示:「這像服務可能成為日本高齡化社會的一項解決方案。」但當地民眾對價錢非常在意,Uber能否打入當地市場還是個大問號。

【出差族、國外遊客的新選擇】

出差族、國外旅客若是想自由行又不太會說日語,Uber可以說是救星,搭Uber只要輸入目的地就不必跟司機多說什麼,可以列入參考。

有些人並不曉得計程車可以刷卡並且當場列印發票,所以會覺得Uber非常方便,雖然不與人產生交流或者旅途上遭遇一些小困難並試著去解決它,可能會失去自由行的某些樂趣,但對一些認為旅途中的麻煩會影響出遊興致的人來說,可能算是非常方便吧。

Uber在日本不吃香,德國經營策略轉彎03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Uber打著共享經濟名號經營網路叫車平台,衝擊全球各地計程車運輸產業,雖然在美國很成功,但是在歐洲與亞洲地區卻屢遭碰壁。

【德國政府禁止Uber】
德國依照「載客運輸法」規定,若要執行載送乘客的營利服務,司機必須取得證照,而Uber駕駛因為沒有經過考試,所以收費比傳統計程車便宜。

事實上,德國計程車與Uber之間的爭議並不亞於台灣。Uber在2014年進入德國法蘭克福市場,但是在2015年就收掉法蘭克福辦公室,今年六月,德國法蘭克福洲高等法院再次判決,禁止Uber在德國提供服務。

德國在歐洲的經濟地位與市場都十分龐大,Uber要進入歐洲,德國必然是一個重要的市場,雖然於法不從,但是Uber並沒有打算要放棄德國市場。Uber執行長Travis Kalanick也強調自己對於德國市場「非常有耐心」。

「Uber尊重法律,但是有些法律值得與時俱進,我們是一個行動平台,需要一個可以讓共享經濟生存的法律空間。」

【Uber德國策略轉個彎】
對於政府的禁令,Uber一直以來都表現出抵死不從的態度。但是Uber在歐洲地區屢屢遭受打擊,使得Uber不得不因應國家民情修改策略。

由於Uber在歐洲與傳統計程車行業競爭相當激烈,面對德國政府的封殺,Uber並沒有連署當地消費者群起抗議,反而適應德國市場特色做變通,讓自己更具有競爭力。

「專業執照」一直是Uber的致命傷,根據德國商業雜誌報導,Uber將為司機向德國政府支付獲得商業執照的費用。提供每張執照100到200歐元的補助,甚至再為司機提供150-200歐元的補貼金拿到商會執照。

Uber執行長Travis Kalanick表示,Uber必須加以改善,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變得更適合法治嚴格的德國市場。這也表示,Uber在全球各地營運策略,並非不能轉彎。

【Uber台灣是否能效法】
針對這個問題,Uber台灣負責人顧立楷表示,Uber在德國所採取的行動,大致上與目前台灣差不多,希望透過與政府溝通,找到最合適的方式。

為了讓Uber在台灣合法化,Uber正在跟交通部持續溝通,幫助Uber司機取得「正式執照」,並且積極爭取台灣「租賃」相關法規,顧立楷表示,Uber與傳統計程車還是有所區隔,希望Uber能夠朝「租賃」的方向發展。

未來Uber在台灣是否會真的遭到撤出,或是與德國一樣調整策略繼續營運? 後續有待觀察。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