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三 Wed. Dec. 04,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韓國民調 (Page 5)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韓聯社與韓聯社TV委託民調機構MetriX製作了一份針對韓日關係的民意調查,結果發現,如今過半韓國人都認為「日本拿出誠意就歷史問題道歉」有助於改善雙邊關係,顯示該國民眾雖非全然不願意與日重修舊好,但仍十分重視對歷史問題的正式道歉,民意變化尚待觀察。 日相岸田文雄日前為雙邊首腦會談而赴南韓,雙方相談甚歡,但根據民調機構Met…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研究機構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公佈了該國的婚育狀況調查,結果發現,由於目前許多韓人都感覺國家育兒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即便深知少子化的問題未解決,也不是很願意改變,顯示該國低生育率的情況已十分嚴重,但民眾因為育兒條件不充分,所以即便知道情況也不敢生。 從今年年初開始,韓國低生育率的問題就再度被掀上檯面,…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佈了國人對紋身行業的觀感調查,結果發現,目前韓國民眾雖然對半永久紋身的需求量很高,但大部分國人卻普遍對有紋身人士觀感不佳,加上另有很大一批民眾深覺,紋身師應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顯示韓人對紋身行為及該行業的討論度都很高,但觀感不一。 說起紋身你會想到什麼?是一種裝飾?還是對信仰、思念的追尋?根據南韓…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佈了國人對朝鮮的印象與朝韓關係的觀感調查,結果發現,雖然近期北韓無人機侵擾事件延燒,但預估朝韓關係將惡化及與先前無別的韓人比例卻各參半,顯示該國民眾雖對北韓觀感不佳,但對未來情勢的預估至少沒有如外界想像的那般悲觀。 自從北韓接連在1月和4月朝著南韓方向投擲導彈,又在今年1月接連派出無人機侵擾兩國邊…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布了該國民眾對國家安全與現時經濟狀況的觀感調查,結果發現,由於近期北韓無人機騷擾事件影響,又兼台海風聲日緊,導致許多韓國民眾都對國家安全十分擔憂,顯示國際局勢正牽動韓國民意,情況不容樂觀。 自從烏俄戰爭開打、台海危機接續爆發後,位處在周邊國家的韓人就開始憂慮起自身國家安全,然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人…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公布了民眾對擁核與北韓核威脅的觀感調查,結果發現,如今該國有超過五成的民眾都支持自主發展核武器以應對朝鮮核威脅,顯示在朝鮮核威脅不斷升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韓人的警戒心也開始跟著升起。 韓國總統尹錫悅24日偕妻子金建希與韓商團體,展開為期7天的訪美行程,除了紀念韓美結盟70周年外,朝鮮核、導彈威…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布了韓國人對周邊國家的好感度調查,結果發現,由於受近期國際局勢影響,因此韓人普遍對中國和北韓好感度很低,並反而較喜歡美國,顯示該國最近深受台海危機與北韓侵擾事件影響,因此才會對這兩國好感度驟降。 最近由於北韓無人機騷擾事件頻生,台海風聲也日漸加緊,致使南韓民眾各個人心惶惶、憂懼情緒頻上漲,根據南韓…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布了韓國人對社會性別衝突與性別歧視狀況的觀感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如今大多數韓人都覺得,國內的性別衝突事件正在減少,男女性平等的社會風氣也正漸漸崛起,但就歧視事件的發生頻率而言,仍以女性受歧視的比例較大,顯示韓國性別歧視狀況仍猖獗,亟待改善。 說起韓國,多數外部人士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除了極度殘酷的…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研究機構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公布了該國的房市預測調查,結果發現,雖然目前大多數韓人都預期房價將下跌,但對於房租的預估與房屋政策的觀感卻存在分歧與不滿,顯示韓國整體房市走向仍偏趨混亂,民眾觀感也說不上是特別好。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韓國不僅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起陷入了嚴峻的經濟危機,而且房市也多因消…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布了民眾對各政府機關、憲政機構與國軍的評價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如今韓人對軍隊的評價還是各行業中最高,但相比於去年9月的調查結果,韓人的好感與支持度已下降了足足13個百分點,顯示去年底北韓無人機滲透事件影響甚深,因此民眾才會對其信心不足。 今年1月5日南韓軍方曾證實,去年12月26日時有5架北韓無人…
臺灣調查網記者徐以琳/綜合報導 近日南韓民調公司「韓國研究」公布了韓國人對糧食問題的觀感調查,結果發現,現在雖然多數韓人仍認為食物的易得性高,但還是深深有感於農產品價格上漲,加上另有一批民眾呼籲國家應提高糧食自給率而少用外國進口農作物,顯示該國民眾的飲食現在看似未出問題,但糧食危機卻已是近逼到眼前。 自從氣候變化日漸極端,新冠肺炎疫情與烏俄戰爭又接連爆發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