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團立院前燒掉紙菸盒和發票 盼成紙菸商最後一筆生意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社福婦幼團體和一群新住民配偶,今(23)日前往立法院發起「燒掉最後一根菸,從此空氣都變鮮」行動,希望立委針對菸害防制法修正案,提案任何人不得供應紙菸予民國一百年後出生者,讓台灣成為真正的無煙之島,陳情團體還以象徵徵性行動燒掉紙菸盒和發票,希望成為紙菸商的最後一筆生意。 新北市家長志工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何若萍和陳情代表二十多人,…
- 2022-03-23
- 胡 照鑫
民調逾7成5民眾反對二手煙 支持法規鼓勵研發減少危害產品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減害議題興起!最新民調顯示,高達7成民眾重視二手煙害問題。紙菸吸菸者面臨的健康風險主要來自燃燒時煙霧含有許多有毒物質,為無法戒菸的人提供降低風險的替代品,是減少菸草危害概念存在的理由。這項最新民調顯示,逾7成民眾支持能減少污染與危害的「非燃燒式」菸草產品。 紐西蘭、美國、法國等國家將菸草減害(Tobacco Harm Redu…
- 2022-03-22
- 王 佐銘
【投書】機車必須降低空污排放 紙菸二手煙是否也該比照?
李秀雯/通勤族 2020年起,環保署全面禁止二行程機車行駛,禁止的理由很簡單,目前在路上行駛的機車定檢中發現,二行程機車碳氫化合物平均檢驗值5000ppm,而四期以上的四行程機車平均值則約200ppm,換句話說,二行程機車空污排放是四行程機車的25倍。空汙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考量民眾現實上的需求,且機車仍然是合法的交通工具,鼓勵用較低污染的四行程機車或電動機…
- 2022-03-15
- 匯流筆陣
怕紙菸銷量下滑?網友抖菸商包裝成「偽反菸團體」反對加熱菸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綜合報導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菸害防制相關修法,針對新興菸品未雙禁,全面禁止電子煙、加味菸,但對加熱菸品並未禁止,頒布嚴格納管,引起部分民眾反彈,認為加熱菸品對人體產生危害,需加以禁止以保護青少年的接觸。關於此爭論,有網友在「爆料公社」指出部分持反對意見是「偽反菸團體」透過其他媒體在背後操作。 台灣反菸運動近40年,近期《菸防法》修正…
- 2022-03-08
- 李 映萱
心臟病患戒不掉紙菸怎麼辦 ?菲國權威醫生這樣說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國際知名的菲律賓心臟內科醫師拉斐爾.卡斯蒂略(Rafael Castillo),經常鼓勵心臟病患者戒掉紙菸,通常只有3成會戒掉;對於多數不肯戒紙菸的患者,拉斐爾甚至建議他們去看別的醫生。不過因為近年新冠肺炎大流行,進而改變拉斐爾的態度,主要是因為吸紙菸和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有高度相關,因此讓拉斐爾思考,「如果不放棄這些不肯戒紙菸的…
- 2022-03-01
- 王 佐銘
【投書】從紙菸轉用加熱菸會減少DNA結構的變異
黃福安/醫事從業人員 人體內的基因中,有一群基因為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是一種抑制細胞過度增生而形成腫瘤的基因,若是這些控制腫瘤的基因的表現與功能被關閉,就會導致癌症的發生。而其中一種導致腫瘤抑制基因若受到影響而失去功能的原因,就是”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DNA結構被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再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
- 2022-02-22
- 匯流筆陣
繞行行政院陳情 母帶幼兒上街呼籲修法禁售紙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今(3)天上午,有10名媽媽拿著紙牌標語,其中還有1名媽媽推著嬰兒車帶著3歲幼兒,在行政院和立法院前繞行陳情,紙牌上寫著「速修菸防法、蘇揆勿跳票」、「禁售紙菸、守護孩子」等,這些陳情的媽媽們,希望行政院長蘇貞昌不要忘了承諾,將《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儘快送立法院審查,千萬不要政策跳票。 陳情媽媽指出,會一起走上街頭,是因…
- 2022-01-03
- 謝 東明
台青少年紙菸、電子煙使用率首見雙升! 害吸菸率高13倍大魔王是它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青少年「哈菸者」變多了!國健署今(20)日公布最新針對國內國中、高中職生進行的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紙菸、電子煙使用率雙升,分別上升至6.0%與4.2%,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首見的上升趨勢。國健署認為,這與菸商近年主打「潮」、「殊特口味」脫不了關係,呼籲青少年應勇敢拒菸。 國健署…
- 2020-07-20
- 陳 鈞凱
川普政府鬆綁電子菸禁令 現階段僅管制年輕人最愛買「加味型電子菸」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 電子菸開放與否一直是全球政府關注的議題,甚至Apple也將App Store上所有相關程式下架避免爭議,雖美國在去年時曾一度宣布可能全面禁止販售電子菸,但近期川普政府做出讓步,宣布下個月起僅禁售多數加味電子菸,但電子菸專賣店中的開放系統電子菸卻是可以放行。 過去常有說法認為電子菸比起紙菸,對人體傷害較少,不過近年來研究發現,電…
- 2020-01-13
- 編輯部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