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五 Fri. Nov. 01,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政治 (Page 175)
匯流新聞網記者/ 林昀璇綜合報導 近期政府有意開放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引起各界反彈聲浪。網友更發起「三不行動」,若蔡英文總統執意要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將以不買、不吃、不選抵制核災食品及政策。 「三不行動」: ▪ 「不買」:採買日本食品時,由於無法上網查詢該產品是否安全,只能抵制所有日本進口食品,一律不買。 ▪ 「不吃」:由於檢測人力不足,進口即表示通關時只能…
匯流新聞網記者/ 林昀璇綜合報導 新政府選前力挺「反核」,選後卻研議解禁日本核災食品登台,引起外界一陣撻伐,大批反對民眾於今(18)日前往行政院抗議,要求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林全下台。對此,行政院重申四項禁止原則。 【匯流新聞網】欲開放核災食品 新政府應給予合理交代 政府主張,當全世界都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的時候,如果只有台灣獨自例外,恐不利於我國海外貿易。…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綜合報導 近期傳出日本和災區食品將恢復進口,引起各界反彈聲浪,網路上更是流傳了各式各樣不知出處的流言,鬧得人心惶惶。 衛福部食藥署14日發布一篇文章:〈有關網路最近流傳「核災食品即將入台!政府沒讓你知道的4件事」,是真的嗎?〉,對於網路上流傳謠言一一破解。 一、我國對日本食品輻射安全管理亦採嚴謹態度處理。現行國際間多數國家並未禁止日本單…
匯流新聞網記者/ 林昀璇綜合報導 「在台灣,最不值得做的工作就是總統」、「做總統絕對是一個害人的位子,所以不要害我。」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曾在公開場合表態,不想加入總統戰局,但是這次似乎被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奇蹟動搖,有意參選2020年總統。 壹週刊報導,在川普當選日當晚,郭台銘召集鴻海高層,進行策略行動會議。在這場會議當中,郭台銘除了擬定鴻海集團的應變策略與行…
匯流新聞網記者/ 林昀璇綜合報導 新政府研議放寬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倉促舉行10場公聽會卻因過於混亂而草草收場,引發外界抗議聲浪。 行政院日前表示,基於貿易自由化,在以國人飲食健康為優先條件原則下,將採取兩階段開放,初步將先開放群馬、櫪木、茨城、千葉四縣市,並由台日雙重把關,之後再逐步放寬,除了高風險產品需要檢附雙證明之外,其他縣市僅需產地證明。 林全:「…
匯流新聞網記者/ 林昀璇綜合報導 政府近期欲開放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引起各界反彈聲浪,因此政府決定召開10場公聽會進行討論,並選定在假日舉行,藉此讓民眾可以參與,結果現場卻爆發衝突,使得整場公聽會無法順利進行,最後流會收場。 政府有意與各界討論是否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口,於是在全台灣北、中、南舉辦公聽會,強調公聽會不應遭受不法、不理性阻撓,卻遭質疑「公聽會分藍…
匯流新聞網記者/ 林昀璇綜合報導 近期傳出政府將於11月開放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引起反彈聲浪,雖然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緊急出面澄清,表示政府會先遵從立法院的要求,召開10場公聽會進行討論,再決定結果。 不過,原本馬政府就曾研擬開放進口日本核災食品,卻屢遭民進黨抗議,而現在民進黨卻一反過去強硬的反對立場,決定解禁日本核災食品進口,新政府選前與選後的態度轉變已經備…
何溢誠/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為期一天半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於3日中午順利閉幕,240名與會學者專家、社團負責人、文教工作者、企業家、青年代表,在一整天的座談討論過程中碰撞、激蕩,有共識、有建議、也有歧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兩岸經濟發展、社會互動、文化的傳承創新、青年的前途開創等,進言獻計。 這次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的成功舉辦乃國台辦積極促…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隨著11月8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逼近,美國網友在網路上的政治辯論也越演越烈。然而,這些爭鋒相對的網路政治筆戰,也使得不少美國人感到厭煩,近1/3社群媒體用戶表示,他們曾調整設定,以避免看到與政治相關的文章。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訪問了4579名美國成年人,調查他們對於網路政治文的看…
何溢誠/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洪秀柱將於下週二率團赴北京召開「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出師未捷,黨內已為「九二共識」是否就是「一中各表」;抑或「九二共識」不是只有「一中各表」,吵翻了天、炸開了鍋,看似小辣椒獨排老藍男眾議,「雖千萬人吾往矣」! 繼吳敦義在美國開第一炮、廖國棟在黨團補上一槍後,馬英九又再三強調,「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對洪…
陳致中/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 筆者自己是法律人,我常常忖思,台灣社會絕大多數民眾都不是法律專業背景,應該如何去理解從2008年到今日,傳媒討論成篇累牘、巷談街議喧囂不絕的扁案,大家可能搞不清楚扁案到底有幾件,到底是什麼內容,可能對關鍵的「實質影響力」是什麼碗糕,完全沒有概念,從頭到尾接收的資訊可能都是媒體說的、別人說的、政論節目說的、政治人物說的或者就是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