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際失智症月開跑 「即早發現輕微認知失調 逆轉失智症狀」 - 匯流新聞網

LIFE

2020國際失智症月開跑 「即早發現輕微認知失調 逆轉失智症狀」
2020國際失智症月開跑 「即早發現輕微認知失調 逆轉失智症狀」

2020國際失智症月開跑 「即早發現輕微認知失調 逆轉失智症狀」 9
▲(2020國際失智症月沙發講座/南港軟體園區南軟樂活空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 吳世豪/台北報導

由國健署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辦的2020年國際失智症月活動,9月24日與25日連續2日於南港軟體園區南軟樂活空間展開,25日沙發講座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神經醫學中心胡朝榮副院長,以及曾清芳與蘇惠美病友就自身經驗分享輕微認知障礙與失智症延緩退化的成果。

曾清芳先生於105年發現太太記憶問題,帶著太太前往醫院一起檢查的過程,才發現自己也被診斷出有失智傾向,當時還在上班的曾清芳先生苦撐二年,等退休後,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曾清芳說:「退休後我每天都在尋找延緩失智症相關的課程,每天都在上課,學習外丹功、太極拳,儘量多做活動,多接觸人群。再去檢查時,發現自己已有顯著進步。」輕微認知障礙是失智症的前兆,及早發現,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對延緩失智症退化,很有幫助。還好當初積極面對「現在我不用吃藥,正向去看待別人的優點,仍然能夠照顧自己的人生。」曾清芳說。
另一名病友蘇惠美提到,當初發現自己忘記如何煮飯,常常找鑰匙,出門忘記關門,一開始以為只是正常老化現像,但後來頻率越來越高、情況愈來愈嚴重,去看神經內科後,一開始醫生診斷血液循環不良,但治療無效後,在民國101年才經專精失智症的醫師確診自己罹患失智症。「一開始知道這個消息、腦中一片空白,完全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也不知道未來該怎麼面對。」蘇惠美說:「直到一個機緣下參加了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的失智症活動,從中學習失智症相關的資訊,了解到藥物治療對失智症延緩幫助相當有限,要靠著走出去丶不怕與人群接觸,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參加團體活動,才能延緩失智症的退化。」蘇惠美有感提到,政府的有效宣導,提供失智症患者與家屬更多的相關知識與照顧資訊,對病友有非常大的實質幫助。尤其現在40多歲早發失智症病友愈來愈多,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越了解這種疾病引發的問題,當事情發生時,就愈不會手足無綽,心情無法調適。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神經醫學中心胡朝榮副院長補充,面對失智症問題,有二件事情非常重要,首先是認知功能,也就是當有健忘、邏輯變化時,家人可能觀察到這樣的現像,另外,當認知功能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更應該警覺、謹慎面對,並且尋求相關的資訊與幫助。

2020國際失智症月開跑 「即早發現輕微認知失調 逆轉失智症狀」 11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神經醫學中心胡朝榮副院長)

胡朝榮副院長說: 「所謂的輕微認知障礙,表示從正常人過渡到失智症患者的過程,非常不易察覺,也因此更為重要,因為當診斷失智症後,許多腦部的變化已經不可逆,但是在輕微認知障礙階段,如能及早預防,改變生活習慣,是有可能避免失智症情況的發生,甚至有可能逆轉這樣的現象。」
從2012年起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每年的9月21日為國際失智症日,24丶25日台灣失智症協會於南港軟體園區舉辦的「遇見德曼莎」活動,今年四大宣導目標,分別為破除失智即失能的迷失、重新看見失智者的能力、減少民眾對失智者的恐懼及歧視、認同且支持失智者及家屬。期望幫助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獲得更多失智症相關資訊,透過跨領域的參與,達到失智友善台灣的目標。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