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三顧公司(3224)12月19日晚間發布重訊指出,日本合作夥伴CellSeed公司忽然片面宣布終止雙方於2017年4月26日簽署的合作契約,卻傳出日本CellSeed終止合約,是因懷疑雙方合作的技術遭外洩至中國,律師陳冠宏表示,如果三顧公司經法院認定違約,未來恐影響台灣生技產業的境外合作商機。
根據日本CellSeed公司12月19日在官網「投資者關係新聞」區塊中,發布的「關於取消與MetaTech(AP) Inc.的合作協議的通知」中提到「當地有報導稱,該公司正在進行軟骨細胞片的研發,並試圖向中國洩露同種異體軟骨細胞的相關技術,因此我們正在對當地報導的相關事實進行調查」並且「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以及MetaTech對我們確認事實的回應情況,本公司宣布,根據上述獨家業務聯盟協議的條款,我們決定取消所有合約關係」。
陳冠宏表示,觀察終止合約給出的原因有2項,第一是有授權外項目的使用,即本來只有自體細胞,結果三顧公司用到異體細胞,這個已經是授權外項目。第二是授權區域外的使用,技術洩漏到中國。
如果這2項之後經法院審判後認定違約,將造成台灣企業在權利合作上不誠實的負面商業效應,第一個因國發基金介入取得很好的進展,與日本先進企業合作,卻發生這樣的情況,第二個或洽談中的案例一定會受到影響,未來歐美、日本等再生醫學領先的國家,廠商在考量境外授權合作時,台灣廠商就不會在首選名單中。
陳冠宏指出,三顧畢竟有國發基金的投資,會不會讓日本的企業或日本針對從台灣私企業的角度,反而升高到是針對台灣國家的誠信問題,因為等於三顧有一點「官股」在內,會不會讓人認為官股是默許這件事情,官股其實也有必要盡社會責任上的澄清。
國發基金基本上會派駐可控的法人代表在公司裡面,所以,國發基金在董事會中是否知情?是董事會知情不報?還是董事默許?陳冠宏說,這會從一個私企業的問題升高到社會、國家層次的問題。
不過,陳冠宏認為從法律層面來講,目前還沒有到國發基金撤資的理由,當初國發基金與三顧公司的投資合約,不知道日本合作技術的宗旨是不是一個法律上可以撤資的理由,再者,CellSeed確實單方表示已經終止合約,但是不是合法終止?目前尚未塵埃落定,現在未必是一個合理撤資的時間。
國發基金執行秘書蘇來守對日本CellSeed終止合約一事表示,日方說的技轉中國,經查並沒有提報董事會討論,也沒有提報告,國發基金還問過公司的董監事、當事人,查過檔案資料,都沒有這件事。
蘇來守表示,三顧公司與日方的合約,國發基金目前認為是雙方對合約解讀不同的商業糾紛,目前協商中,如果協商不成,還有仲裁及司法途徑。國發基金是三顧的股東、董事,都有盡該盡的責任,至於外傳虧損,目前三顧的股價還高於國發基金持有成本,並沒有虧損。
不過,國發基金既然是行政院主管的投資基金,對於投資前的標的選擇、入股後的監督都應責無旁貸的善盡義務,為了讓基金發揮最大效能,就應該正視日商所發出的怒吼所衍生出來的副作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日本CellSeed官網、天晴和永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