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勘花蓮鱉溪棲地復育成果 洪申翰:兼顧防災安全與水資源利用 - 匯流新聞網

NEWS

現勘花蓮鱉溪棲地復育成果 洪申翰:兼顧防災安全與水資源利用
  • 字級
現勘花蓮鱉溪棲地復育成果 洪申翰:兼顧防災安全與水資源利用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於9月17日與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前往花蓮縣勘查鱉溪棲地復育成果,並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河溪管理方法,如何兼顧防災安全與生態保育。洪申翰表示,鱉溪第一期「還石於河」等作法已經看見成效,並呼籲各公共工程應積極借重自然生態系原有的過程、功能。

鱉溪是花蓮秀姑巒溪的支流,洪申翰觀察,過去幾十年間,因建水泥堤岸、填高灘,上游有砍樹、挖去大石,河道上又蓋上二十多座橫向的構造物,造成河床下切和魚類難以洄游。

洪申翰表示,地方居民表示,雖然鱉溪沒有嚴重的土砂災害,但仍可感受到棲地的惡化相當明顯。舉例來說,以前池上便當裡常有炸小魚當作配菜,叫做「菊池氏細鯽」,以前東部到處都有,現在不只便當裏不再看到,甚至在溪流裡都不常見。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官網資料顯示,過去這幾年成立「鱉溪流域管理平台」,透過公私協力改善鱉溪棲地,蒐集地方居民、公部門、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建議,將與河搶地的農耕地,改為「菊池氏細鯽」的復育池,並將上游的河道用還石於河的方式,跟自然學習,重建天然的溪流骨架。水利署代表也向洪申翰表示,公部門用自然解方的做法,相關花費只有原先水泥工程的三分之一。

洪申翰強調,許多溪流的工程都有很糟的惡性循環,造成河道劣化、生態物種受損。過去河道常用水泥束縮、導致河床下切、下切後構造物毀損、讓居民取不到水,然後又蓋更多人工構造物來彌補來補強,但新的構造物又會再度造成河道下切或自然營力受損。

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危機,聯合國大會將2021至2030年訂為「生態系修復十年」,號召全球保育和修復各地的生態系。透過這次勘查鱉溪棲地的復育成果,洪申翰期待,「還石於河、還地於河、還魚於河、還水於河」的自然解方,應該要成為台灣流域治理的典範。

洪申翰說,近期花東因地震傳出的災情,讓部分居民對住宅與公共工程的安全感到擔憂,未來他將持續推動兼顧防災安全、生態保育以及水資源利用等,得以解決多面向社會挑戰的自然解方,協助國家基礎建設的轉型。

洪申翰也提到,面對淨零的調適策略,公部門應積極找出適合作為自然解方協助國家未來調適策略的示範案例。

圖片來源:洪申翰團隊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善政自爆確實抄襲 黃世杰:高傲態度毫無道歉誠意

學歷歧視又吹牛 沈慧虹:高虹安不要成為女版柯文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