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選舉3-1】選市長須了解在地煩惱 許修睿:不能只看光鮮亮麗的那面 - 匯流新聞網

NEWS

【新竹選舉3-1】選市長須了解在地煩惱 許修睿:不能只看光鮮亮麗的那面
【新竹選舉3-1】選市長須了解在地煩惱 許修睿:不能只看光鮮亮麗的那面

國民黨籍、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屈彥辰/專題報導

2022年縣市首長大選即將來到,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亦將屆滿卸任,新竹市選情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國民黨籍的新竹市議長許修睿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訪問,他認為,某些要選新竹市長的人必須要先了解在地需求、煩惱,不能只看新竹光鮮亮麗的那一面。

許修睿首先分析,新竹市是年輕化的城市,政黨競爭有國民黨、民進黨、台灣民眾黨還有時代力量,時代力量在新竹市是全台灣唯一有黨團的,所以基本上新竹市也算時代力量的大本營之一。他認為,2022年新竹市長的選情應是藍綠白黃四者的競合關係。

新興政黨之所以選擇新竹市,是因為新竹市的年輕化、人均所得高,因而選擇這裡,加上科技人也多,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都會選擇在新竹市紮根,不過新竹市基本還是以藍綠為主。許修睿認為,藍綠白黃四方競合關係對於2022選情可能會有滿大變化,這種組合過去沒有發生過,這次是全新體驗。

新竹市政府。

今年新竹市長選舉 變數眾多

詢及從2018年至現在,國民黨在地選民或選票結構是否有出現變化,許修睿指出,國民黨的優勢在於組織動員能力,是在四個政黨裡面最強,但最弱的部分是在年輕選票以及空戰,這部份必須要努力加強填補。

他認為,選舉千變萬化,尤其是新竹市是全台灣唯一有四個政黨在競爭市長的城市,選民結構和選舉的化學變化最劇烈,應該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2020年時代力量在新竹市拿了7萬多票,這已經有市長門票,所以他個人對於時代力量也認為是不容小覷。新竹市是個特別的城市,時代力量可能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拿那麼多票,但是在新竹市這個只有45萬人的城市可以拿到7萬多票 。

關於本次民眾黨參戰,是否可能分掉國民黨的選票,許修睿表示,民眾黨在新竹市,議員、市長也好,或者是立委選舉,從來沒有選過,所以民眾黨在新竹市會產生的選民或選票結構(變化),目前還不清楚,他認為應該會有10幾%的支持度,還是要經過這次選舉,才清楚看出民眾黨在新竹市的實力如何。

問及新興政黨選擇新竹,是否為新竹人口結構使然,許修睿分享,新竹市人民的平均年齡大概是38至39歲,加上新竹科學園區關係,每年外來人口有將近4至5千人,算起來新竹市大約有7至8萬的外來人口。來竹科上班的這些年輕爸爸媽媽們與地方沒什麼連結,因此是選人為主,同時帶點政黨因素考量。新竹市選民非常理智,如2018年新竹市長選舉,跟議員選舉是分裂投票,民進黨在市長選舉囊括將近五成得票,但是民進黨的議員並沒有那麼好,而相對來說,國民黨的市長選得不好,但議員選得很好,代表這個城市都是選人較多。

至於台灣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投入新竹市長選戰,是否可能帶起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在2014年引起的「柯文哲旋風」,許修睿回應,看選戰怎麼打,當然都有可能,不會排除任何一種可能。

總統蔡英文(右)和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左)同場互動。林智堅2019年強調新竹要成為光榮城市,今遭批光榮感不能當飯吃。

「光榮感不能當飯吃!」選新竹市長必須要了解在地煩惱

談到新竹市發展現況,許修睿不禁流露心聲,表示有人一直強調「光榮感」、「光榮城市」,但光榮感能當飯吃嗎?光榮感是一剎那的,在一剎那過後,人還是要回到基本的食衣住行。

許修睿直言,新竹市是「被包裝過的城市」,新竹市的沒落——比如新竹舊城區,那邊的沒落情況是在地人才能了解的,非外地人能夠想像。新竹市的物價在此情況下,已經跟台北市一樣,甚至比台北市高。他進而舉例,今(2022)年農曆年間,總統蔡英文跑來新竹市立動物園,說要看老虎,造成市府同仁為此大過年不能放假,加班了一個禮拜,難道上位者不該體恤基層嗎?不光是體恤基層的問題,而是上位者對新竹的認識是建築在「美好的那面」。

許修睿嘆一口氣,接著提到有些想要來新竹參選的人是不是要先了解新竹、深耕新竹?對新竹的了解、耕耘,至少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不了解新竹在地人的需求,「只有看見新竹科學園區(竹科)的那群人」,會是曲高和寡。新竹不是只有竹科,有更多不敢戀愛、不敢結婚、不敢生的青年領著大約三萬元的薪水,更不是每個都是年薪三百萬的竹科新貴、竹科高管。老百姓面對新竹節節攀升的物價,請問要怎麼生活?都不看新竹沒落的地方,只看新竹光鮮亮麗的那面,怎麼會知道新竹人民生活的痛苦?

許修睿說,當市長要能解決問題,但不了解問題,又要如何解決問題?

談到先前熱議的「竹竹併」,疑似是「因人設事」,許修睿說,「竹竹合併」可能會讓台灣產業「畸形發展」的情況更嚴重,真為新竹發展好,應是討論「竹竹苗合併」的可能,亦不必另外修法。他說,苗栗被媒體塑造成「老殘窮」,事實上癥結在於中央統籌分配款分配不均,苗栗被分到的款項有限,連基本的鋪路都成問題。苗栗實際情況根本不是媒體塑造的那樣,新竹縣市科技產業早已飽和,缺人、缺電又缺地,科技廠商外溢到苗栗,也只有苗栗才有足夠腹地發展,形成「竹竹苗科技廊道」。

照片來源:許修睿臉書、記者屈彥辰攝、weichen_kh/flickr、林智堅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竹選舉3-2】新興政黨未必沒機會 邱顯智:選舉是信賴關係比賽

【新竹選舉3-3】分析/藏在亮麗下的憂愁 誰最能回應新竹市民期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