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會清零!專家籲「三聯體」及「去中心」共治思維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疫情不會清零!專家籲「三聯體」及「去中心」共治思維
疫情不會清零!專家籲「三聯體」及「去中心」共治思維

疫情不會清零!專家籲「三聯體」及「去中心」共治思維 5

▲圖說:左起依序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李財坤副執行長、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黃秀芬執行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工程學院莊曜宇院長、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今(27)日辦理「精準防疫─推動發展精準健康跨域合作」座談會,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指出,透過「三聯體TRAID」防疫思維,整合「疫苗接種」、「精準檢測」和「非藥物介入」(NPI)三層面,並引入智慧醫療技術,是未來與病毒共存的關鍵。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呼籲在建構新常態生活時,必須納入「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和「賦權於民」(empowerment)兩項原則,推動防疫共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工程學院莊曜宇院長列舉全球健康大數據技術公司,如Deep longevity、Regeneron的最新發展,並憂心台灣政策「保守有餘,創新不足」。另一方面,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黃秀芬執行長介紹了台灣在疫情期間快速成立的COVID-19研究網及資料庫。

林世嘉強調,防疫需要人人齊心貢獻,而非期待政府一手包辦,因此去中心化的防疫共治是關鍵;此外,透過empowerment讓民眾更能夠掌握健康資訊,也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夠藉由提供資料來保護更多的人。

莊曜宇提醒法規端仍然限制了許多具有潛力的研究,我國整體隱私使用、和以防弊優先的心態(mind set)必須要調整,這也是台灣成為生技大國的最重要挑戰,心態上要先與國際接軌和借鑑,才能夠「練兵」出生技的護國神山。

陳秀熙指出,現在就是台灣開啟「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防疫政策的討論的最好時機,而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則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是技術能力與供應能力的啟動點。

陳秀熙表示,在疫苗接種方面,必須以「60歲以上90%兩劑涵蓋率」和「12歲以上各年齡層90%一劑涵蓋率」作為主要目標,並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以追蹤接種率和預測具有需求之社區;在檢測方面,則分別利用高敏感度的核酸與抗原快篩來早期發現並阻斷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以及利用高精確度的抗體快篩來確認進出公共場合之人員之健康狀態,以重建經濟活動和正常生活,而帶入疫苗接種紀錄並結合區塊鏈技術後,則能夠形成去中心化、可驗證、具有隱私保護的智慧證明;NPI方面,除了口罩與衛教措施外,亦可以引入藍牙系統、穿戴式電子設備監控等方式,以監測和預測民眾的健康情形與染疫風險。

莊曜宇首先介紹全球健康大數據技術之近年進展,如NVIDIA推出之「CLARA」生醫用大數據運算框架,Insilico Mecine利用大數據訓練AI以辨識疾病特徵和藥物分子特徵,Deep longevity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分析大量生物體學特徵來預測老化疾病,Regeneron利用公司本身即相當完整的Biobank、EMR、基因定序與大數據能力串接,來促進藥物研發等等。他指出,在這一波的大數據應用浪潮中,固然有大量的商機,但也提醒致力於相關技術者,必須要建構堅實與合理的領域知識,才不會淪為「技術暴力」,使產出的成果難以被使用者理解、或是無法貼近使用者需求。

黃秀芬以「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為例,說明生物資料的應用意義。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整合平台更於2020年2月建立「台灣新型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肺炎研究網及資料庫」,截至目前已收件476件檢體,並已有來自產學界之申請案共32件。然而由於醫院醫師在疫情期間已相當忙碌,雙北聯合醫院並未納入此一資料庫,收案的進度也是當前建置國家級肺炎資料庫、並提供後續加值利用與研究的挑戰。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李財坤副執行長也說明,疫情促使政府、民間、產業與學研界,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行動,才能妥善防範與對抗疫情,在當前我國政策與產學界步調略有不同之際,需要有一個扣連各方的倡議,建構更為整合、更追求最大共善的政策環境,讓台灣的防疫典範不只停留在「口罩國家隊」,更能建立「數位醫療國家隊」。

在綜合座談中,與會者討論了疫苗對於我國生技產業之衝擊與機會,林世嘉總結指出,疫情固然造成衝擊,但也帶來了生技產業難得的轉型契機,產業、學研、官方也不應該只考慮到眼前的疫情以及應用,更應透過此機會進行更為深層的組織文化變革。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學、回職場上班壓力大想靠美食舒壓?今秋最夯甜點、飲品報你知!

絕美透明玻璃花房餐廳新裝登場 五倍券滿千送百10/8上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