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日本「橡皮壩」 水利署推小水力發電抗乾旱 - 匯流新聞網

LIFE

借鏡日本「橡皮壩」 水利署推小水力發電抗乾旱
借鏡日本「橡皮壩」 水利署推小水力發電抗乾旱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小水力發電不僅能產業化,還能社區化。經濟部水利署預計於20日在台中舉辦「小水力發電事業社區化研討會」;負責執行的臺灣環境公義協會(TERA)理事長洪正中表示,社區化可發揮小水力發電的特性,鼓勵社區參與並配合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等政府政策,達到發電用電在地化與公民電廠發電的國家經濟發展目標。以日本的經驗為例,有些場域會設置具有儲水功能的「橡皮壩」,如同一個小小水壩一樣,再以壩內的水進行小水力發電。面對乾旱期,小水力發電場域更可以發揮預先儲水功能。

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經濟部再生能源分工原則,經濟部水利署負責小水力發電事業之發展。但小水力發電除涉及台電、能源局等,也與農田水利有密切相關。洪正中指出,小水力發電應涵蓋200KW的微水力發電、與200至20000KW的小水力發電。包括日本、德國、荷蘭等都積極推動小水力發電。

小水力發電的產業化,主要藉由廠商的投入(包括技術與資金)、政府的電力收購獎勵、及可供小水力發電潛力場址的調查提供等,逐步帶動起來。由於日本在小水力發電的推廣上較台灣先行,因此,台灣環境公義協會也藉助日本「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議會」的經驗,引進日本實施小水利發電的各項產業技術及發展Know-how,並舉辦各項研討會,促進產、官、學研的交流。

就小水力發電社區化的部分,洪正中指出,一般社區設置小水力發電,並非為了生產綠能供應台電以獲取經濟利益,而是可將發電用於社區,既可降低對台電供電的依賴,又能為社區住戶創造減少電費的效益;也可配合政府的農村、地方創生政策,提供在地創生經濟所需電力,擴大小水力發電的效益。

水力發電技術原本就相當成熟,小水力發電的設備技術引進與開發,障礙並不大,重點在於可發電場域的開發。除透過水力署、農委會等單位調查之可供發電之場域外,一般住宅社區、農業再生社區、工業區等,在圳川、廢水處理排放地點,即可開發小(微)水力發電。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有影】日本專家隔海分享 台日共創小水力發電產業未來

【有影】第三屆小水力論壇風光落幕 政府民間齊心發展台灣第三大再生能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