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推動新能源政策,我國能源轉型一部分以拓展風電的潔淨能源為發展方向。經濟部能源局副參事林若蘭今(30)日強調,離岸風電從原本2026至2035年的10GW政策目標,提升為 15GW,對未來的人才需求也會增加,樂見企業與大學合作人才培育。
為培育綠能人才對抗氣候變遷,與深化公眾環境素養,長榮大學今日與達德能源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未來除了在課程實作面向的合作,近期也將啟動年輕世代能源轉型感知調查,盼能觸發國人更為重視氣候變遷危機,共同從綠能人才與環境公民等面向,尋找有效解方。」德商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表示。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則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於8月初公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 IPCC AR6 ),指出人類已造成地表升溫1.07°C,極可能在2040年之前超過1.5°C的升溫警戒紅線。
李泳龍提到,台灣作為亞熱帶海島國家,受氣候變遷影響更為顯著,政府雖已宣示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但所剩時間不多,因淨零碳排過程中最重要的「能源轉型」,不僅涉及硬體工程建設,更是社會建立永續共識的過程。作為國內第一所以大學社會責任角色,對IPCC AR6提出報告與建議的學校校長,李泳龍倡議全國公私立大學與環境社群一同挺身而出,共同面嚴峻挑戰。
他表示,長榮大學參考耶魯大學氣候變遷溝通計畫,將針對年輕世代進行能源轉型的認知與態度調查,盼提供政府對於環境治理更為仔細、更具代表性的數據做為未來國家推動溫室氣體管理政策與電源開發的重要溝通參考,同時也改變國人對於氣候變遷危機的認知,啟發共同執行減緩調適措施的環境公民信念。
長榮大學安全衛生科學學院院長陳秋蓉表示,除了培育風場開發營運期間所需的多元人才,長榮大學也在能源局指導下,共同辦理「kidwind亞洲風力聯賽」。她說,這是全球唯一針對高中職、國中小的年輕朋友所創辦的風力發電機設計比賽,希望為「氣候世代」的科技創意與環境素養長期紮根。
今日出席見證簽約儀式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他到校園演講時,深刻感受到年輕學子希望投入綠能領域,而國際間對於淨零碳排最富有創造力的計劃,其實也往往來自大學團隊。他期望,台灣的大專院校也能跟上腳步,讓年輕人有實踐夢想的機會。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所長王人謙表示,這一代都見證了氣候變遷的過程,應努力讓未來的主人翁認知到氣候變遷的危機:「我們樂見長榮大學的倡議,讓綠能教育不只是輔導年輕人進入綠能產業就業,而是把相關的概念植入年輕世代的心中。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如萍表示,過往環保團體倡議氣候行動,被譏為不知人間疾苦,但現在氣候行動已不只是環保團體的事,甚至關乎企業競爭力。高如萍強調,今年畢業生因疫情就業困難,但再生能源反成就業藍海,需要大量多元人才,她樂見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開始積極投入。
王雲怡指出,台灣無論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或國際產業鏈的關鍵角色,都面臨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發展的壓力。為達成加速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要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公民參與、人才培訓:「長榮大學長期致力於培養綠能人才,這也是雙方合作的原因。」
王雲怡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本土化,雖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受疫情及邊境管制衝擊,但深化產業本土化,非常有助於降低台灣受變國際情勢變化衝擊。王雲怡呼籲,產業應該更積極和學界合作,培養出氣候變遷時代下,戰力堅強的年輕世代。
新聞照來源:WPD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郭台銘爭取BNT明年3000萬劑額度 民眾黨籲政府勿重蹈卡BNT覆轍
大眾葬活動反思新冠疫情不公正現象 付不起兩廳院租金而拆除大眾帳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