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軍推動眷村改建,屏東東港共和新村最後18戶折衝18年堅持抗拆。曾為日本海軍軍官宿舍、空軍參謀大學、空軍幼校眷舍,東港僅存綠肺,這裡承載了珍貴的文化記憶,還住了一位高齡106歲的國寶級老飛官,成為絕無僅有的眷村活化石。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
屏東東港大鵬灣為台灣最大的囊狀潟湖,水域東西長約3千500公尺,南北寬約1千800公尺,湖域面積532公頃,平均水深2至6公尺,再加上全年長達300個日照天,為水上飛機的絕佳基地,日據時期順理成章建為日本海軍航空基地。
成為軍事基地,是大鵬灣的歷史宿命,二戰時此地便是盟軍轟炸的重要目標,鄰近的東港成為疏散部署要地,日本知名的神風特攻隊軍官宿舍昭和13年(1938)設立於此地。根據史料,此地原為低窪地,日本人利用建造東港航空基地時挖出的土方,運至共和社區作為地基填料建成。
歷史淵源 大鵬灣共和新村密不可分
大鵬灣除了有巨大的天然潟湖,也有平坦的地勢,日據時期就有水上與陸地兩座機場,基地內還有許多地下水道可藏飛機。有軍事基地,附近就有職務官舍;成為重要軍事目標,駐紮防守部隊也少不了。大鵬灣與共和新村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歷史人文價值獨特而豐富。
政府遷台後接收日軍設施,大鵬灣進駐空軍幼校與空軍參謀大學兩機關,日本海軍航空軍官宿舍成了這兩機關的眷村的「共和新村」,後再改隸為空軍防砲訓練中心。國軍推動眷改後,此地成為建商垂涎的寶地,拒遷眷戶就成了財團的眼中釘。
「往地底下挖150公尺,碰不到岩盤」,東港共和新村文史工作者王立皓指出,日本人建設此地時,探知水文特質,尤其重視疏洪問題,地基蓋得比四週高,東港歷年來遇雨必淹,唯獨共和社區從不淹水,每逢颱風警報發布,附近居民都知道要先把車子開到共和新村躲避水災。
日本建共和新村 了解水文深紮地基
此處不但免水淹,風水似乎也相當不錯,前陸軍司令、國安局長李翔宙上將,民國41年即出生於共和新村,出了三星上將,也是村裡大事,眷村人人與有榮焉。
王立皓說,日本人住在這裡種了許多大樹,大樹至今將近百歲,然而國軍眷改部份住戶搬走,遺下大樹竟都被偷偷挖走,原先四百多棵大樹,如今被挖得剩下不到兩百棵,過程令人髮指。
他提及,當年村裡籃球場旁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榕樹,十年前被人偷挖走,他向一位資深軍事記者通報此事,記者便向時任國安局長李翔宙挖苦:「你老家的大樹被偷了你都不處理」,李拉不下臉,找空軍司令部來,下令「限三週內把樹種回來」,樹果真種回原處,但經兩次不當移植,如今已枯萎只剩主幹。
全台唯一日本軍魂廟 見證戰地歷史
另還有「全台唯一日本軍魂廟」,位於一棵巨大的孟加拉榕樹下。他表示,村裡一位羅媽媽從事宗教活動,半夜有日本軍官託夢要她協助建廟安魂,此處也成為日本人來此旅遊時必來朝拜之處,具有無可取代的歷史價值。
由於為日本東港海軍航空隊官舍區,場域保留完整,具地域風貌與建築技術價值,反映日本海軍航空發展紋理,文化部根據屏東縣文化局提報,於2018年12月登錄共和新村為「歷史紀念建築」。
王立皓強調,當前眷村文化保存有兩大漏失,一要搞成「眷村文化館」,但全台十多個眷村都以相同面貌呈現,「這是標本式的保存,明明就是活化石,硬要弄成死標本,還搞得全省都是眷村文化館,這是什麼意思咧?」
眷村活化石拒成死標本 居民盼續留
第二漏失則是朝「眷村文化園區」發展。他說,把眷村原有住民趕走,讓居民與在地情感被迫斷開,更糟的是還要「以住代護」,引進新住民進來,但新的住民與此地毫無淵源,對眷村文化全無了解,一點都不合理。
他指出,雖然剩下不到兩百棵大樹,共和新村仍擁整個東港市區最大的綠肺,居民都希望保留眷村原貌繼續住下來,「讓居民自己活出真正的眷村文化,未來的發展將不可限量」。
影片、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攝影、剪輯,王立皓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共和巡禮3-1】眷村改建門檻不斷改低 逼死一戶母子、債追第三代
【共和巡禮3-2】106歲老飛官金英 憶起搬進眷村前空難為11同事收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