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實際勘訪北投機車阿伯。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映萱、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台北市北投區的溫泉旅館業從日治時期開始興盛,由於當地是丘陵地,崎嶇的山路出入不便,因此北投發展出一群「機車快遞」的特殊文化,除了接送當時飯店的女侍應生及客人,也負責運送一些貨品。不過隨著產業轉型,在地車隊的工作量銳減,難以維持生計,甚至許多新一代的北投人並不知道這項在地文化存在。參與聯發科技所舉辦「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的團隊「壹班人的派對」決定憑藉科技網路力量,使用既有程式新增叫車服務及安排訂單,為這已有一甲子的傳統產業注入活泉。
「我們做這個不是為了要賺錢啦,是為要幫助這裡的居民,讓北投能更好。」機車阿伯帶著一口台灣國語,堆滿笑容與熱情地敘述著他們做這行業的初衷,簡單的一句話,卻再次說明了他們不單單只是載送貨物、提供服務,而是傳遞了溫度和北投那最單純的人情味。
說到北投機車快遞文化,最早北投因溫泉而成為「溫柔鄉」,女侍與酒客都需要在地形崎嶇的北投來回,這項機車限時專送的服務職業就因此誕生。但因1967年一張美國大兵在北投溫泉與兩位台灣美女浴照登上《時代雜誌》,過了數年照片輾轉刊登在國內報紙上,在輿論大肆撻伐下,政府於1979年全面撤銷北投特種行業的營業許可,這讓當地的機車騎士們頓時失去經濟命脈,被迫轉型,機車服務逐漸成為替居民跑腿的好幫手,各種接送、快遞服務,形成北投特有「機車」宅急便的文化。
如今隨大眾交通工具興起、形象老化,宣傳方式也從過去的口碑推薦轉成網路評價,北投機車快遞文化再度式微,甚至連當地新一代年輕人都不知道有這樣的在地服務,因此一名來自北投的女高中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訪問了機車站阿伯,才認識了屬於自己家鄉的特別文化,並意識到文化背後的問題,詢問同學是否有意願一起為這寶貴文化「文藝復興」,最後「壹班人的派對」這個團隊便組成,希望集結自己與親朋好友的力量,再現北投「騎機」。
▲團隊一同探訪北投機車阿伯,希望靠新興科技的力量對騎士、站體進行改裝。
團隊指,目前北投騎士們面臨「原有客群凋零」、「騎士、站體老化」、「對外宣傳不足及媒介改變」、「缺乏多樣化服務工具」4大問題,因此如何將機車文化保留與傳承、更新服務重獲顧客認同,都成為極需改善的目標。
▲站體經團隊改裝的前後對比圖。
團隊表示,改造分為三階段,分別為「形象」、「系統」及「宣傳」。首先是關於騎士的服裝儀容、站體形象以及車體識別進行更新,希望透過新裝帶來新氣象。系統與服務方面,團隊協助透過LINE建立叫車系統,不僅讓使用更便利、更符合現代人使用習慣,服務也更加透明化。宣傳方面,則是利用Instagram、Facebook等社群媒體進行推廣,這方面包含文化介紹、留存長期紀錄,也可以增加顧客連結與互動,最重要的是還能觸及年輕人,讓整個北投機車快遞服務徹底被活化。
團隊也說,由於看到各外送平台產業正在崛起,北投騎士快遞剛好符合所謂的「懶人產業」,而且除了外送平台的外送食物、代買生活用品功能外,還能接送民眾、快遞便當、寵物送洗、在地導覽等等,服務範圍極廣,若可搭上這波潮流不僅能對業者帶來更多收益,也可以招募更多新血來讓產業年輕化。
未來團隊會持續對騎士進行教育訓練,包括應對禮儀、英文使用、軟體操作以及北投當地文化基礎等,希望能與在地有更深的連結,讓民眾們在使用北投機車快遞服務時,除了能滿足自身需求,還能了解在地文化。
憶起北投那群「不老騎士」,團隊表示,每每和他們聊天時,對方總會面帶笑容地分享北投歷史、自身故事和在這塊土地種種的連結。也許阿伯們硬體設備老舊、簡樸以及服務方式不夠先進,但他們一心想為家鄉帶來方便、服務居民的熱情,卻是真真確確、無可挑剔的。也因為受到這樣的感動,團隊說計畫從起初的「徹底改造阿伯」,轉變為「活化阿伯」,讓阿伯們的這份服務能推廣給更多來北投的觀光客們。
團隊坦承,或許透過科技輔助能提高服務的便利性,也讓阿伯們看起來更新潮、受矚目,但帶有溫度的服務、與人真實的接觸連結,才是地方最該保留下來的瑰寶。期盼透過新技術的協助,讓社群觸及率提升進而轉換成接單率,使這份獨特的產業不只是被看見,更能永續發展保存。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壹班人的派對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智在家鄉】台大碩士辭工程師圓棒球夢 「球知育」推運動科學化
【智在家鄉】 「看見」生活中的電磁波 進化循環水系統造福養殖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