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不要!不要!我不要看牙齒!」在牙醫診所小朋友一邊尖叫,一邊掙扎,伴隨著家長無奈的安撫聲,這個畫面是否很熟悉呢?台灣小朋友普遍害怕看牙醫,但專科醫師提醒,如果學齡前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恐怕乳齒掉光了,恆齒可能也長不出來。
中壢天晟醫院牙科部醫師閻以煇時常遇到家長詢問「這麼小可以看牙齒嗎?乳牙不是都會換,還需要看牙醫嗎?」,有許多人認為乳牙會換,所以蛀牙掉了也沒關係,閻以煇提醒,孩童乳牙如果因為齲齒或外傷受到感染,可能會造成恆牙先天發育不良,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除此之外,乳牙齒列的完整性也會影響恆牙的齒列,乳齒排列不齊而東倒西歪,可能導致恆齒萌發位置縮小,甚至於消失,未來小朋友就會有齒列不整、恆齒無法長出的問題,因此台灣及美國的兒童牙科醫學會均建議,孩童應在第一顆牙齒長出來後的6個月內,進行第一次牙科的檢查,最晚則不要超過一歲。
閻以煇觀察到,近幾年越來越多家長開始注重兒童口腔保健,而固定到牙科診所報到,但是小朋友的情緒往往影響看診流程,他建議當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診時,大人的態度越輕鬆,孩童的情緒也較緩和;許多家長在看診前為了安撫小朋友,會輕易給出承諾,像是「今天站著看就好」、「今天不打針」、「今天不抓蟲蟲」、「看看就回家了」,但若跟實際看診有落差,反而造成小朋友對看牙醫反感而影響之後的療程。
面對看診兒童表露出不安與焦慮,專業牙科醫師通常也會其應對方式,像是第一次來診時,會向孩童介紹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降低他們對於牙科治療的焦慮,如果孩童配合的話就給予正向回饋,像是口頭稱讚、送貼紙、拍手等等。
但面對哭鬧不停、或是不斷尖叫的孩童,醫師可能會利用束縛板,保護小朋友避免被尖銳器械刺傷,或是安排舒眠治療,給小朋友輕度的鎮靜藥物,讓小朋友安靜配合治療。
閻以煇建議家長,可以帶小朋友到專業的護牙親善診所(dental home),這類型診所就如同一個「家庭牙醫」的概念,由孩童、家長、牙醫師、專科牙醫師及其他兒科專業人員共同參與,提供一個以家庭為中心、全方面且定期的口腔健康照護,讓孩童從小到大可以接受到完整的諮詢及預防照護。
新聞照來源: 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再見黃板牙 醫詳解牙齒美白貼片迷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