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有子宮內膜異位嗎?要特別當心卵巢癌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妳有子宮內膜異位嗎?要特別當心卵巢癌
妳有子宮內膜異位嗎?要特別當心卵巢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周佳旻/台北報導

妳有子宮內膜異位嗎?要特別當心卵巢癌!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以往都了解子宮異位和卵巢癌有關連,在三十年前有個有名案例,一位婦癌病理學教授,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到卵巢癌之間,有細胞變化,從最良性到最惡性,在卵巢癌病例中觀察到細胞形態學關係,直到最近,三十年之後,哈佛大學、喬治城大學、華盛頓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五個中心以118篇文獻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未來得到卵巢癌的機會是四倍至五倍之間。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症狀?劉偉民說,最明顯症狀是經痛,但並非一百個病人一百個都會經痛,這點要特別注意。第二點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做超音波無法發現的,假設有經痛,加上每次月經期間會脹氣,氣往上跑,而且大便會比較鬆,常常上廁所,代表腸胃道大腸壁受到內膜異位症侵襲,情況已經開始慢慢嚴重,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前兆。

劉偉民提醒,經痛、月經期間軟便以及脹氣,是最明顯的症狀,而且並不是超音波可以察覺,需有有經驗的醫師做徹底的骨盆腔檢查,通常醫師做檢查時,若觸碰到病人腸沾黏的部位,病人是會痛到跳起來的。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發表的「2016-2018年院內卵巢癌數據報告」發現,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此結果和國外知名期刊的研究極為吻合。

劉偉民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另外,年齡、腫瘤大小和卵巢癌的發生率、嚴重度均不是正相關,不要因為年輕或腫瘤小而輕忽。

北醫附醫婦產部分析院內近三年的卵巢癌治療病例,劉偉民指出,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高度正相關的結果與國際知名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y》的研究吻合;研究指出,卵巢癌的發病率為每年10萬名女性中約12.1人,而醫界普遍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卵巢癌中,類子宮內膜癌、明亮細胞癌等兩類癌症的高風險因子,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罹患上述兩類癌症的風險,比非子宮內膜異位症者高出四倍。

劉偉民日前收治一名40餘歲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史達10年,患者原以為是女性普遍疾病,直到摸到下腹有硬塊,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卵巢癌第三期,經手術與化學治療,病情獲得控制。

分析報告也凸顯台灣卵巢癌患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劉偉民分析,衛生福利部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2歲,而北醫附醫最新院內數據則是48歲,較國外的年齡中位數63歲足足少了15歲,而且40歲以下年輕病患就佔了20%,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0歲。

妳有子宮內膜異位嗎?要特別當心卵巢癌 5

北醫附醫婦產部最近收治一名24歲患者因生理期腹脹、腹痛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兩邊卵巢各有5公分巧克力囊腫及1.5公分的囊腫,手術取出化驗確認後反而1.5公分的囊腫是卵巢癌。

劉偉民強調,許多人認為中高齡女性才需要注意卵巢癌,有些患者則擔心影響生育能力,小腫瘤暫時不治療先拚生孩子,但年齡、腫瘤大小並非罹癌以及癌症嚴重度的關鍵,腫瘤小也可能屬於晚期,北醫附醫婦產部臨床上曾遇過病患腫瘤大小只有0.7公分,但經病理化驗發現淋巴已有轉移。

劉偉民說,卵巢癌病程變化快、易復發,近三年報告顯示,六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復發機率達四至五成;另外,三成患者是因為身體不適、又找不出病因,輾轉就醫才確診是卵巢癌,顯示卵巢癌「難察覺、難診斷」。

劉偉民提醒,若在過去一年內出現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應盡速就醫;卵巢癌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再搭配術後化療,以及標靶藥物,建議患者可依照年齡、癌症期別、生育需求,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組合。晚期卵巢癌存活率低,但若能早期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提升至九成以上。

為提升民眾對卵巢癌的認識,北醫附醫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合作,10月底於診間使用卵巢癌擴增實境(AR) APP與民眾衛教互動,透過創意十足的診間互動,讓更多女性認識卵巢癌並提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此AR APP將在11月底完成iOS及Android平台上架,提供免費下載。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庫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