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力發電!產官學齊聚台中辦論壇  再生能源有展望 - 匯流新聞網

NEWS

小水力發電!產官學齊聚台中辦論壇  再生能源有展望
小水力發電!產官學齊聚台中辦論壇  再生能源有展望

▲「2018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系列論壇」9月1日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產官學界齊聚一堂。(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中報導

小水力發電的時代不遠了!「2018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系列論壇」今(1)日在台中教育大學盛大舉辦,產官學界大集合,探討「產業發展現況及創新營運模式」;農委會、能源局,水利署、台電,台中市政府、立法院都有專家參與,早已開始投入這項再生能源開發的產業界代表也從各地前來與會,對於政府宣示2025年非核家園後要達到百分之二十的替代能源目標,與會者多半認為審慎樂觀「有機會」。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公義協會理事長洪正中指出,小水力發電應函蓋200KW以下的微水力及200到20000KW的小水力發電,透過論壇,希望推動產業發展,對業界產生實質發展效果,而不只是純技術的研討會。「今天是系列論壇第一埸,未來還要陸續關心產業的發展,適時透過論壇的舉辦,提升產業水凖、打通各種障礙得以順利發展」。

曾任台中市環保局長及台南市副市長的洪正中說,這次論壇籌備近一年,主要原因是近年空汚PM2.5議題,影響民眾生活健康,更困擾環保機關,追根究底是能源問題,惟有加速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取代原有的石化能源,才能符合蔡英文總統的2025年能源目標。

洪正中強調,政府正值努力推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同時,無暇顧及其他如小水力、海洋、地熱等能源發展時,「民間應跳出來推動。近年日本、德國、荷蘭等國都極力推動小水力發電產業,已有長足進步與成績;台灣民間極想投入小水力發電領域,但深覺困難重重」,現在希望透過論壇,提出業界的困難,讓產官學研和民意代表共聚一堂,尋求努力的方向和途徑。小水力發電!產官學齊聚台中辦論壇  再生能源有展望 9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小水力發電是既定政策,主要從三方向推動,包括推動水域太陽能發電、小水力的盤整以及小水力發電和社區結合;在盤點圳路方面,「水利署開放心胸,和民間合作」,也有十個案子正在進行,明年希望裝上第一個社區的微水力發電機,但也必須仰賴台電公司和民間產業攜手合作。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指出,「台電過去對於發電是挑大不揀小,但現在很多水力發電是可以開發的」,他過去擔任水利署長,現在則是台電董事長,剛好是小水力發電最重要的兩個單位,也特別支持這項政策,「目前已經訂定第一期和第二期計畫,和水利署展開合作」,他希望民間和政府一起推動,因為「未來很大一部分會由民間推動」。

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強調,站在農委會立場,「先把農業所需的能源全部自己發起來,這是窮則變、變則通」,在自發自用上,農委會感謝台電利用智慧電表和躉購電價來給予支持;而在農業場域中 ,包括生活用電和行動用電,也希望能同時解決需求。

李退之提到,包括金牌農區和農業再生社區,都推動金牌電廠,加上社區利潤共享機制 ,讓利益的分配得到解決,都是農委會具體的作為,他並以「等不及了」來形容他支持再生能源的迫切心情,「從當年的學生身份到現在的工作位置,只能說,青春太短,時間很趕,讓我們一起加油!」

台中市副市長張光瑤說,台中是一個對於空污最有感的城市,「水力發電可以減少空污,是最好最好的發電方式」,他呼籲廠商、學校一起貢獻智慧,政府民間一起來,而且「台中似乎很適合水力發電,因為我們有大甲溪和大安溪,如果小溪的流量也可以用來水力發電,相信台中市內的溪流也會有幫助」,只要是「不會污染的電源,台中市府一定配合」。

台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曾在寮國看到水力發電不但自用,甚至還可以對外輸出,深感小水力發電是「 小兵立大功」,可以說「水力的一小步,是能源的一大步」,也是台灣邁向永續能源的開始。

小水力發電!產官學齊聚台中辦論壇  再生能源有展望 11

立委陳曼麗表示,蔡英文總統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啟動了各種替代能源行業的投入,加上電業法修法,在電業自由化後,台電已非唯一發電單位,「所有人、所有產業、所有合作社都可以產電賣電 ,百業已經投入,可預見小水力發電將會蓬勃發展,但是發出的電必須先上架,才能賣到好價錢,這個很重要」。

陳曼麗說,現在是生產端自由化,未來銷售端也是自由化,然而中間的輸送配電還是要讓國家來做控管,畢竟規模龐大,必須有公權力介入; 她在立法院成立了次級團體再生能源促進會,集合立委和助理,在立院發揮角色,舉辦公聽會、協商會和溝通會,讓問題被看到並解決,讓公部門被追蹤列管,事情才會有進度。另外,年輕一代的人才培育也是重點, 台大舉辦了兩次小水力創意競賽,讓大學生甚至高中生開始接觸小水力發電議題甚至實際動手做出來,她呼籲各級單位一起站出來,鼓勵更多人才投入研發。

新聞照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