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 匯流新聞網

NEWS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17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來到苗栗龍鳳漁港沿岸,一隻隻白色風機豎立在一片蔚藍海洋中,十分壯觀。台灣首座併網供電的海洋風場自2019年底邁入商轉後,過去兩年穩定地供給台灣綠色電力。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負責風場運維工作的,其實是一支來自台灣本地的運維團隊。 

2012年投入離岸風電以來,上緯新能源(SRE)團隊持續擔任台灣離岸風電的先行者角色。2016年在外界無人看好下,獨立在苗栗外海架起了海洋風場頭兩支示範風機,2019年偕同跨國開發團隊,完成第二階段20支離岸風機架設,為台灣離岸風電樹立里程碑。 自示範風機架設完成後,上緯新能源即開始投入風場的營運維護工作,如今擁有全台第一支, 也是目前台灣唯一一支完整的離岸風電運維團隊。

回顧五年前接手運維工作時,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面對的是資源、技術、經驗、人才,四大皆空的嚴苛條件。 

「當年真的是一人當十人用」,上緯新能源資深海事協調員張凱雯透露,運維小組一開始其實是個只有四位成員的任務編組。頭一年成員們有超過半年時間都在海上渡過,所有維修工作幾乎都得親自上陣,沒有下游廠商能協助完成。運維工程師汪婷庭補充,離岸風電在台灣是新的產業,五年前更是讓多數人同感陌生的名詞,透過運維工作,小組成員天天在創造台灣風場的運維模式,過程雖然辛苦,卻是個讓人使命感爆棚的任務。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19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21

打造風場運維台灣經驗  深化培訓本土專業人才

目前這個運維團隊人數已經成長三倍以上,成員有來自歐陸的專業顧問,也有本地的新鮮綠領人才。「參與離岸風電運維這幾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沒有前例可循。」全程見證風場興建到運維過程的資深經理孫笠凱說,雖然歐洲有二十年以上的離岸風電運維經驗,台灣近年也努力借鏡學習,但兩地的氣候、海象、法規、甚或軟硬體條件有根本差異,很難原封不動套用,因此這幾年團隊成員努力扮演中介橋樑,希望從中發展出獨特的台灣經驗。

工程師涂靜宜透露,初期歐洲工程師和本地廠商常因為語言、文化、法規、制度的不同而缺乏默契,但透過這幾年居中協調磨合,國內外專業人才和廠商逐漸建立了信任,如今台灣本地綠領的技術與專業愈來愈受國際認可。電力工程師張譯升則認為,運維團隊這幾年最大突破,是完成了許多離岸風電技術的開發工作,比如水下和空中無人載具,同時也把國際的技術規格和環安衛需求導入台灣,對台灣離岸風電的長遠發展,很有幫助。

0傷亡、0傷害」成績是這個團隊的另一大驕傲。 從事環安衛工作的資深經理林懷文說,公司對安全的重視絕不是口號,而是落實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近乎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相較陸域風場,海上風機的檢護和維修工作危險許多,除了天候海象的變化,包含人員運輸船的接駁,機具操作,風機攀爬和海風等,風險無處不在,因此安全性是公司在風場運維上不容妥協的堅持。

為了提供海上作業人員最完整的基礎、安全訓練,上緯新能源2019年和國內公民營機構夥伴,合資成立了全台首座風能訓練中心,成為國內第一座導入「國際風能協會」(GWO)認證課程的訓練機構。身為股東當中唯一的離岸風電開發商,上緯新能源期盼風訓中心未來發展成台灣離岸風電施工和運維的育成基地,培養專業風電人才。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商轉兩週年  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分享驕傲與甘苦 23

以在地化實績 擘畫台灣離岸風電未來

一方面將國外經驗技術引進台灣,二方面提升台灣離岸風電專業至國際水準,上緯新能源運維團隊希望將風場營運的關鍵技術、經驗根留台灣,讓台灣不只使用風能,還能發展出堅實的離岸風電產業。資產經理劉佳岫說:「作為台灣首支離岸風電運維團隊,我們的成員雖然年輕,但彈性和學習力是最大資產」。

台灣距離離岸風電產業的成熟發展雖然還有段距離,但和亞太其他國家相比仍占有優勢與先機。期待未來,台灣不但能透過離岸風電達成能源轉型目標,還能將風電運維的經驗和技術,輸出全亞洲。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離岸風電台灣隊全員到齊 台中港取經展決心

為台灣擘劃永續能源及永續職場 上緯新能源獲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