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台南報導
台灣環境公義協會多年來致力推動小水力發電產業,今年倡議成立小水力發電產業鏈及跨業合作聯盟,廣邀更多產、學界加入,合力發展台灣第三大再生能源。台灣自來水公司供水處處長林清鑫(圖左)表示,目前已經完成規劃在台南市的南化水庫,以及台東利嘉淨水廠設置小水力發電設施,還有更多地點正在評估中。
林清鑫表示,南化水庫的水量比較大、管線相對老舊,目前還在評估中,今年利嘉淨水廠將會先發包尋找廠商,預計年底開始設置,明後年會有更多地點進行規劃,包括管流發電部分,像是新竹寶山水庫、台中沙鹿的清水管流都在評估名單中,台南市南化下游的豐德系統,今年底到明年初也會委外評估。
「自來水最怕就是壓差,設置完成以後才能掌握水壓變化,評估整體管線的狀況,維持供水穩定與管線安全是重點。」林清鑫指出,先從利嘉淨水廠及管流發電開始,據具體執行過之後,才能有效複製到其他地點,同時評估是否對管線造成影響。
台水目前都是接觸日本的小水力發電系統與設備,所以會先引用日本系統,歐美系統還需要深入研究,林清鑫說,國內業者如果能發展出適合的水輪機發電機組,就能有效控制成本,利嘉淨水廠的執行成果,將成為台水往後評估小水力發電的關鍵。
「國內缺測試場域,需要建立標準測試,要有完整的水工模型或測試場,才能知道機組研發的葉片數量、形狀、角度才能達到最佳效益。」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副主任黃志偉(圖右)認為,目前國內大多是參考國外機種進行設計,都是業者直接跟水利會或是河川局合作,現場裝機測試,缺乏研發改進空間。
黃志偉說,需要前期的測試、認證,才能找出最佳設計,台灣要先有測試場,才能帶動廠商研發。他之前訪談過廠商,發現業者不研發是因為沒有市場,而且水權都在公部門手上,不是想裝設測試就能做到,一旦造成污染或是影響灌溉,後續會產生更多問題。
「一關卡一關,所以變成現在很難推動。」黃志偉建議,公部門要優先帶動開放水權,讓民間可以測試,同時躉購費率要提高,透過獎勵機制產生誘因,才能吸引民間投入,加上提出測試規格,建立認證場域,是短期到長期可以走的方向。
日本在311大地震之後,小水力發電的市場蓬勃發展,黃志偉說,日本小水力發電躉購費率一直提高,國家願意投入資源,廠商自然也願意跟進,近10年日本開發出不同類型機組,相較於同樣發展小水力發電的加拿大及中國,發電機組形式相對豐富很多,發展雖然比較慢,但是崛起速度很快、樣式又多。
對於躉購費率,能源局認為國內目前小水力發電場址不多,從規劃設計到完工的案例太少,樣本數還不足以做為整體市場的評估,黃志偉表示,分析之後覺得最低標希望達到一度3.5元,下一級到6元,才有足夠誘因帶動民間投入產業開發。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有影】第三屆小水力論壇風光落幕 政府民間齊心發展台灣第三大再生能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