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調查顯示全球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全台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沒有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是根本沒有接受治療,造成病情日漸加重,更有八成五患者面臨失業問題,間接導致的社會成本提高。
「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為了減少大眾對此疾病的誤解與去汙名化,衛福部2014年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醫界普遍認為是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所引起的,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因為大眾對這個疾病的不了解,造成患者及家屬無病識感。門診最常遇見的是家人或患者本身根本不知道已經生病了,因此無法早期診斷。思覺失調症可能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因素等,具體原因不明確,大多會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早期發病,患者可能無法分辨幻覺、妄想和真實世界。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傳統治療大多都是以口服藥物治療,由於傳統口服藥物必須天天服用,雖然在短期可有效改善症狀,但隨著療程延長,常因有副作用或是患者怕被他人知道,大多未能夠按時服藥,或是對藥物接受度不高,抗拒、排斥,患者本身若中斷藥物,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而且有近九成患者可能會在在半年內復發,嚴重者若有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行為,就需要強制住院治療,住院率提升至未中斷服藥的2倍。
思覺失調症如同其他慢性疾病,積極治療對於疾病控制相當有幫助,新一代長效針劑,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一個月注射一次,藥效會在體內緩緩釋放,有效達到藥效在血液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
根據臨床研究統計顯示,使用針劑前六個月的住院率是38.1%,使用針劑後六個月的住院率降至8.8%,甚至有近三成的患者有機會回歸職場。目前美國、澳洲等國使用長效針劑比例大幅增加,這類治療方式適合目前有穩定工作、想保有原來的工作能力以及維持生活品質的患者,也能減少服藥時擔心被他人以異樣眼光對待的情況。
目前思覺失調症新一代長效針劑已經通過健保給付,每個月只需回診施打一次。賴德仁提醒,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早期診斷,及早規律治療,經治療後患者也能夠融入社會,而且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李盛雯拍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