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當疲勞成為習慣,小心憂鬱上門。一名擔任工程師的35歲男子,由於個性較為「龜毛」加上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下脾氣變得異常暴躁,不但家庭不和諧,精神也開始恍惚甚至還差點出車禍,精神科醫師提醒,長期處於壓力下恐出現腦疲勞的症狀,不但損及人際關係,也容易造成各種傷害,更會成為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收治病例的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這名從事科技業的陳姓患者本身自我要求高,加上工作壓力大,不論是專注力或是職場EQ都變得很差,工作上容易與主管起衝突,回到家後也因為孩子的哭鬧讓他精神緊張、易怒,不斷與太太吵架。情緒低落之際導致夜夜失眠,因為沒精神多次交通上都險象環生。經過心身壓力反應量表,加上搭配儀器檢測發現,該患者長期腦疲勞導致專注力下降合併輕微憂鬱症,所幸經服藥及心理會談後逐漸改善症狀。
楊指出,每每到了年底,許多上班族的壓力指數都開始上升,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常恍神、易焦躁等都可能是腦疲勞指數已經超標,考生、上班族群及更年期熟齡族群,都易產生腦疲勞。若不及時改善這種情況,長此以往不論對工作、家庭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造成意外傷害或憂鬱症的風險也會跟著提高。
要預防腦疲勞指數飆高,楊聰財建議應維持能睡、能吃、能動、能笑,並且盡量保持至少6到8小時充足的睡眠,放棄什麼都要管的「章魚性格」,盡量找出真正該用心、努力的事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黃興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