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IDS計畫 為偏鄉醫療挹注新的照護模式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健保IDS計畫 為偏鄉醫療挹注新的照護模式
健保IDS計畫 為偏鄉醫療挹注新的照護模式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山地離島、偏遠地區無法吸引醫師前往,連帶著導致醫療資源的匱乏,健保署88年開始推動的「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將醫療人力、資源送進偏鄉地區,至今共有7家醫學中心、14家區域醫院、5家地區醫院,提供全台多個山地離島約46多萬民眾的基層醫療照護。但專家建議,過去經驗將醫療資源挹注偏鄉的方式可逐漸轉換為改善、預防老年慢性病,並研擬補助方式朝向提供居家照護的模式來著手。

20171017a05a01

健保署於民國88年成立「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加強提供交通不便地區的醫療資源。昨(16)日健保署召開IDS計畫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其中聖馬爾定醫院長期深耕阿里山健康服務,除提供山區醫療巡迴服務,更建置了全台第一個山地鄉全年無休、24小時由醫師駐診的醫療站,也在多次的災害中發揮緊急醫療功能備受注目。

聖馬爾定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張世強表示,10年前強颱辛樂克帶來大量強風豪雨,阿里山醫療站設備並不齊全,在沒有保溫箱的情況下只能用烤燈來迎接2位小生命,他說,因為我們就在阿里山下,因責無旁貸應該守護民眾的健康。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該署每年額外投入鼓勵誘因的預算經費約6億元,每月提供專科門診診次超過1900診次。目前IDS計畫已有效提升山地離島居民就醫方便性、初級照護及強化慢性病照護,以慢性指標為例,由97年可避免住院件數1239件降到去年的921件,尤其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氣喘引發的住院,都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張世強建議,過去經驗將醫療資源挹注偏鄉的方式,可逐漸轉換為改善、預防老年慢性病,並研擬補助方式朝向提供居家照護的模式來著手。例如民眾進住安養中心政府的補助款約為1萬5千-2萬元,若山區居民達到補助標準卻又不願意前往安養中心,這時可將補助款撥給在偏鄉的醫療人員,按時前往其居家送藥、看診或進行照護也不失為一項方式。

健保署表示,目前共計有7家醫學中心、14家區域醫院、5家地區醫院,提供全台50個山地離島地區近46多萬民眾的基層醫療照護,包括定點門診、24小時急診及轉診後送、夜間門診、及內科、骨科、牙科、婦科、眼科、家醫科等專科、居家照護、衛生教育及宣導等服務,在琉球鄉也有洗腎服務,最遠達東沙及南沙太平島。

此外,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馬偕醫院台東分院等,也都分享在偏鄉執行IDS計畫的經驗,像是馬偕醫院也號召青年參與「部落急救種子訓練」,在意外發生時,駐診醫護可及時與部落青年一起救援,發揮緊急醫療功能。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黃興文攝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