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P劇」當道 台灣影視產業該如何創造優勢? - 匯流新聞網

LIFE

中國「IP劇」當道 台灣影視產業該如何創造優勢?
  • 字級
中國「IP劇」當道  台灣影視產業該如何創造優勢?

匯流新聞網記者洪雅筠 / 綜合報導

中國於近幾年盛行拍攝「IP劇」,如原先於中國內地相當火紅的《步步驚心》,再紅至台灣,甚至吸引韓方購買版權,改名為《月亮的戀人》播出。影業市場上已不再只有韓劇當道,中國IP劇也持續爆炸性的發展;面對兩大國家影視業的強勢崛起,台灣究竟要如何創造自己的優勢?

所謂IP即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的縮寫。IP影視簡單來說,就是將動漫、小說、遊戲、歌曲等等具有智慧財產權的內容,作為影視題材進行再創造,改編成的影視作品。

於日前所舉辦的「做有力量的華語電影-兩岸華語影視音發展交流論壇」上,鑫盛傳媒董事長羅法平指出,相較於原創劇本,IP劇本身就擁有龐大粉絲基礎,以及透過豆瓣分數、點閱率等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投資評估。

細數中國近幾年火紅的IP劇:《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花千骨》等等,皆是由熱門原創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甚至在中國以IP為中心的產業鏈也已然形成;中匯影視董事長孫莉莉就表示,IP授權衍生出了大陸影視業的「泛娛樂戰略」,也就是單一網路IP原生作品,可進行多次創作後跨足戲劇、音樂、閱讀、遊戲、動漫、周邊商品等多領域。

從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全球娛樂暨媒體產業展望報告》可發現,中國大陸由於經濟持續發展、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及政府政策支持,使得中國大陸娛樂暨媒體產業持續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未來5年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預估為8.3%,幾乎是全球成長幅度的2倍,市場規模將達3,138億美元。

報告中亦指出,中國的趨勢在於產業模式創新;台灣則擅長原創性的內容創作。

就原創性內容來說,台灣影視產業於今(2017)年激盪出新的火花,王小棣總監製的電視系列《植劇場》、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喜劇電影《大佛普拉斯》,以及瀚草影視曾瀚賢所拍攝出的醫療類型電視劇《麻醉風暴2》,都在電視及網路平台獲得極佳的收視率,無疑是給了台灣影視產業困境的幾劑強心針。

台劇現正面臨的幾個困境包含:收視率為先、製作成本低、外來劇比例高、台灣團隊淪為陸劇代工以及人才外流等問題。(詳閱此篇:台劇的現況和困境 數據告訴你真相

除了中國、韓國等地戲劇的不斷崛起外,網路流通平台的興起以及新生代觀眾的觀賞習慣跟口味都在改變,愛奇藝台灣站總經理楊鳴也於30日表示,雖行動網路的發展,帶動了數位影音串流服務,但仍感嘆盜版為台灣影視產業落後的主因。

儘管台灣影視產業在這樣面臨日韓劇、陸劇、歐美劇的多重夾擊,腹背受敵,以及前述所提及的幾個問題,讓其限縮到只剩下偶像劇、鄉土劇的窘境,但「植劇場」仍然在這一情勢中逆風高飛,創造出的多元題材風潮。

為《花甲男孩轉大人》掌鏡的瞿友寧導演曾說,事實上,早在植劇場以前,台灣不乏類型劇的存在,例如由陶晶瑩、范植偉等強棒卡司演出的刑偵劇《偵探物語》,或者較近年的《痞子英雄》,都只是曇花一現,最後仍落得無聲無息,植劇場可以形成一個具識別性的包裝,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像植劇場的戲應該要多一點,讓產業變得很活潑。」

上海絲芭集團副總裁劉家澄也表示,「台灣影視拍攝文藝類型的東西,很有感覺很有味道,他們特有的那種感覺,我很難用言語去表達,但是看到他們的作品,能夠感覺得到,這些東西是大陸導演所缺失的一塊。」對此,植劇場的意義,就像於整個大環境的試探與對話;年輕新人的潛力、台灣類型劇的可能性,都在這波熱潮中不證自明。

整體來看,台灣的優勢是文化底蘊和多元社會,能夠吸收揉合成自己的東西。植劇場製作人廖健行談道:「因為台灣沒有中國對政治、宗教、戀愛取向的窠臼壓制,是自由創作的地方。只是我們能提供的舞台太狹隘,出資者如果只想複製別人的成功方程式是行不通的。」

等待好劇的觀眾仍然相當多,更有著許多不斷努力著的創作者,正在摸索並開創新興平台的成功方式。未來台灣影視產業除了不斷出新招,引起市場與觀眾回響之餘,亦得靠著不斷的碰撞實驗,來殺出一條生路。

消息來源:聯合新聞網鏡傳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