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經常半夜起床上廁所、睡眠一再被打斷嗎?千萬別被網路上的錯誤訊息給害了!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發現,中年與老年民眾常困擾的「夜尿症」,網路瘋傳數支已破百萬觀看量的影片,內容都是錯的,像是「夜尿只跟膀胱、腎或攝護腺有關係」、「夜尿靠食補就能改善」、「按某穴位立刻治好夜尿」,別被誤導,否則延誤就醫,不僅導致睡眠障礙,甚至可能引發心血管、糖尿病、高血壓等與國人十大死因相關風險增加。
信醫師還是信網路?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聯合警告,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社交媒體平台中,健康主題內容含有錯誤訊息的比例竟高達40%。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就憂心,國內網路瘋傳的健康類型內容,若未經查證且含誤導資訊,恐使民眾誤信而未第一時間尋求泌尿專科協助,影響治療黃金期。事實上,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若因強烈尿意中斷睡眠,且一個晚上至少發生2次(含)以上,就屬於「夜尿症」,切勿隱忍不就醫,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真正造成夜尿的病根。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2023年共同執行的夜尿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半數的40歲以上的男性符合定義,卻也有40%的人拖延超過一年以上才就醫。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蒙恩進一步指出,夜尿症主要分為「夜間多尿」與「夜間頻尿」,臨床觀察近九成夜尿患者都屬於「夜間多尿」,也就是夜間尿量大於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以網路上流傳多吃蓮子、按穴道,一夜之間夜尿就消失?為例,根本是錯的。
蒙恩解釋,拿「夜間多尿」患者來說,臨床觀察主要成因為腦下垂體功能退化,使大腦「抗利尿激素(ADH)」賀爾蒙分泌不足所導致。通常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造成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因此食補、按穴道並不能直接解決問題,未就醫對症就自行處置恐有加重症狀的風險。
時序進入秋冬,氣溫下降,夜尿症發生機會也可能提高。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輕忽夜尿問題只需仰賴偏方緩解症狀,有相關異常排尿症狀都應盡快至泌尿專科就診評估,若確認為夜間多尿,除了可透過泌尿專科醫師建議的調整日常生活習慣之外,現在也有口服藥物可緩荷爾蒙分泌不足問題,改善夜間多尿。
民眾可依照「夜尿23醫」口訣,輕鬆初步判定是否有夜間多尿現象:
2:每晚起床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中斷睡眠
3: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1/3
醫:務必盡速前往泌尿專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從根本改善夜尿症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聞曝光愛滋酒店妹 北市「男性求篩檢」激增!限期開放隨到隨篩
流感三疫苗今年開放一次打 馬偕醫院獨步「智能藥櫃」不怕打錯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