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慌、喘不過氣,小心不是心臟病,而是青光眼找上門!75歲的張小姐就是一例,因為有相關症狀伴隨頭痛,整整一年以來,被當作心臟病在治,偏偏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極度不舒服、狂嘔,最後被心細的心臟科醫師發現,建議進一步接受眼底檢查才發現眼壓爆表,青光眼再拖下去恐失明。眼科醫師提醒,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時,常被誤診心臟病。
張小姐回憶,在被醫師告知最好接受眼底檢查時,她還一度疑惑,明明自己又不是眼睛不舒服,而是喘不過氣、頭痛,為什麼要檢查眼睛?沒想到,一檢查眼壓已高達35毫米汞柱(mmHg),找到真正病根,使用藥物控制之後,症狀才消失。
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約占比10至15%,由於病人發作時常以心慌、喘不過氣、頭痛等症狀表現,常被誤診為心臟疾病,當成心臟病在治,可能延誤治療,且又以「女性、身高160公分以下、50歲以上、遠視100至300度」等為高危險群,得特別注意。
根據統計,青光眼已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由於無法逆轉、無法預防、無法治癒的特性,青光眼這一種不可逆且持續進展的神經性眼疾,等到患者察覺時,通常已進展至中晚期。
呂大文說,青光眼是指眼壓高於20、視神經病變、視野缺損,若置之不理就會慢慢失明,而青光眼患者有些日常舉動得比一般人更加留心,例如嚴禁一口氣灌下超過500cc水或飲料,因為可能短時間內造成眼壓飆升,建議平常飲用水份要少量多次,不要超過500cc;另外,包括倒立、重訓、憋氣、仰臥起坐等動作,也要留意。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醫師宗大欣提醒,青光眼的三大眼壓風險因素:「眼壓平均值偏高」、「突發性眼壓升高」和「眼壓波動大」都是不可忽視的病情管理指標,且超過70%的眼壓高峰發生在門診外的時間,特別是在夜晚至清晨或姿勢改變時,就像血壓一樣,民眾最好能關注眼壓測量,以隨時掌握病情變化。
醫師強調,不僅是青光眼患者,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視者及有家族遺傳史的高風險族群,每年甚至每半年應進行青光眼篩檢,避免延誤病情。而定期追蹤眼壓變化是有效管理青光眼的關鍵,唯有透過與醫師密切合作,採取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才能避免視力威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10月底還爆登革熱 北市「中正區」淪陷!熟女發燒、頭痛感染源不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