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開口跟孩子談「性」,對部分家長而言,有時比跟孩子談「心」還要難!尤其,春節假期、寒假期間,求學或工作的家人團圓相聚,在輕鬆無壓力的情況下,常互相分享生活近況及聊聊未來規劃,萬一話題中遇到「性」相關的議題,國健署建議,可利用對話4撇步開啟性健康對話。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其實春節假期、平常家庭聚會或旅遊等親子互動的時機,都是家長可以嘗試跟家中青少年開啟性健康對話的好時機,透過親子間的坦誠交流,引導和給予成長過程中的支持,可以讓孩子更加理性及健康地面對自己的身體和情感。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指出,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逐漸會對於「性」相關議題開始好奇,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向家長或親友詢問,若自己與同學閒聊或從網路尋找,有可能獲取錯誤的觀念,為了避免不正確的學習,家長應學習親子對話4撇步,幫助親子間建立正向的溝通模式。
第一「做個可以討論的父母」。蔡維誼表示,許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對「性」所知太少,認為無法或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性」。其實,家長不需要以一位性學專家的角度,才可以跟孩子談,只要願意跟孩子談,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個可以一起討論「性」話題的對象,會幫助解答問題或陪伴著他一起找答案,不會因為聊這個話題就被責備或懷疑,建立彼此的互信與互動,往後孩子遇到這方面的困擾時,就會願意向您詢問或求助。
蔡維誼說,第二「創造可以討論的時機」,青春期的孩子不像兒童時期有各種疑問都會主動詢問,需要家長們採取主動或伺機而動,從生活中取材並把握機會開啟話題,例如透過新聞報導或學校生活事件等,由父母先以開放式問題向孩子提問,雖然孩子可能會以簡答或還好的口吻來表達,家長可把握對話的時機,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
第三「運用正向鼓勵與溝通」,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注重自主與獨立,需要別人的尊重及肯定,也可以感受的到「你是真的想要關心我」,還是「我如果跟你說了就會被罵」,因此家長可多用正向鼓勵的溝通技巧,包括同理、尊重、肯定、鼓勵及分享彼此等,來取代負向的溝通方式,例如權威禁令、假設性懷疑、批評否定等。
蔡維誼說,最後是「指導孩子思考、決定及負責任」,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有機會訓練思考,並學習自己做決定,再依據自己的決定去行動而獲得經驗,從而學習負責任的態度。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可以用開放的態度先聆聽孩子想法,一起分析事件的原因與可能後果,再提供家長的想法及過去經驗,引導討論不同情境選擇的利弊得失,並在溝通中培養其分析與做決定的能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餡老滿、源石石家刈包上榜! 北市稽查「竹笙、酸菜」農藥及漂白劑超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