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青少年「拉K」危害大!國家衛生研究院今(7)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台灣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有近80%曾使用愷他命,且4年追蹤期間、有3分之1以上再次因使用非法藥物而被通報。研究團隊也發現,青少年「中輟」與非法藥物使用再通報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團隊是分析從2013年至2016年教育部藥物濫用學生個案輔導管理系統資料,以資料中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學生作為暴露組,以一般人口群作為非暴露組,藉由連結社會福利、健康保險、輟學紀錄等資料庫,進行長達4年的追蹤。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陳娟瑜表示,研究團隊發現,台灣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有近80%曾使用愷他命,且仍有近20%使用以安非他命為主的一、二級毒品。
陳娟瑜說,青少年期是嘗試及開始使用非法藥物的高峰階段,這類藥物使用會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若在年齡越小發生,對未來的負面影響越大。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原因不僅涉及個人特質,更深受家庭環境與學校狀況影響,例如家中有人曾使用非法藥物,或青少年面臨學習不穩定情形,都可能提高其初次接觸非法藥物的風險。
研究團隊也發現,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其家庭與社會背景普遍較一般族群青少年面臨更為劣勢的條件,有更高比例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或有家戶成員曾涉及毒品相關行為。近9分之1曾接受高風險家庭服務(即現脆弱家庭服務),曾經輟學的比例更高達3分之1,而這兩項數據皆遠超過一般青少年族群。
陳娟瑜指出,經過4年的追蹤,有35%的學生曾因使用非法藥物再次被通報。進一步分析則顯示高風險家庭介入服務有顯著的保護效果,降低非法藥物使用風險達43%;而曾經輟學的青少年非法藥物再通報的風險則提升46%。
陳娟瑜建議,政府針對青少年非法藥物預防策略,應強化教育、社政及醫療系統的跨領域合作,例如在社會福利體系中針對高風險家庭提供毒品防治教育、在校園毒品預防方案中建立親師合作機制,主動接觸高風險學生家庭、強化中輟學生對非法藥物接觸的風險評估,才能有效降低毒品對青少年健康及發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照片來源:國衛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癌症免疫治療「罕見副作用」有救! 長庚研究破解致死率4成禍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積極展開暑期保護措施 卓榮泰:確保青少年免於安全危害
- 2025-07-03
- 潘語綺
青少年曝險、再犯罪率高 蘇俊賓籲整合資源打破犯罪循環
- 2025-07-03
- 潘語綺
13歲國二男網購「減肥餅乾」出大事 身高長得比預期慢!
- 2025-06-29
- 陳 鈞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