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改善「洗腎王國」惡名,有好消息出現!台灣腎臟醫學會今(20)日公布最新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台灣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次出現逆轉、下降,台灣腎臟醫學會更樂觀研判,明年數字一樣會下降。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尚志分析,除了疫情影響部分年長病人病逝之外,國內推動多年「早篩早治」照護計畫也成功延緩了病人洗腎時程,平均拉長了1到2年。
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統計顯示,2020年國人長期透析的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525人,比起2019年發生率首度出現下降0.6%;過去5年國人透析發生率分別為:2016年每百萬人口493人,2017年每百萬人口504人,2018年 每百萬人口523人,2019年每百萬人口529人,2020年每百萬人口525人。
若進一步以透析年齡標準化來看,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顯示,發生率也呈現穩定下降趨勢,尤以40至64歲發生人數逐年下降。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台灣腎病人數據推估高達263萬人,國人十大死因當中腎病名列第10名,相於於每9名成人就有1人可能發生慢性腎臟病,但台灣腎病照護防治已經展現成效,現在該正名,台灣非腎病大國,而是「腎臟病正在消失中的國家」。
黃尚志表示,洗腎發生率的下降非單一因素,尤其,過去3年來國內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他坦言,有部分年紀大的病人因疫情沒有回診或重症病逝;另一方面,則是國內自2006開始推動的衛教與照護計畫照護率持續上升,大家一起努力,教導民眾平時如何控制共病外同時保腎。
黃尚志說,目前高達7成洗腎病人都已納入在照護計畫之內,學會下一步也希望能爭取擴大把早期腎病和糖尿病、心臟科、家醫科等都納入共同照護範圍,幫助病人及早掌握腎病風險。而台灣目前的趨勢與日本類似,日本早台灣6、7年洗腎出現下降,而按照目前統計數據跟趨勢來看,預估明年國人的洗腎發生率還是會下降,繼續朝向好的方向走下去。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則提醒,最新「慢性腎病觀念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8到9成民眾擁有「定期健康檢查、安全用藥」的正確觀念,但仍有3成民眾對於「尿裡有泡泡一定是腎臟不好?」、「確診慢性腎病只能終身洗腎?」有錯誤認知,像尿中有高濃度的蛋白質(俗稱蛋白尿) 會產生泡泡尿,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初期是無法用肉眼觀察,仍需進一步詳細追蹤檢查。
陳宏麟強調,「三高者」、「肥胖者」、「吸菸者」及「長期服用止痛藥者」屬於四大慢性腎 病高風險族,應及早透過抽血及驗尿,把「腎絲球過濾率」與「白蛋白尿」兩項數值交叉比對,好初步了解腎臟健康,只要數值落在黃色或橙色區塊即為早期慢性腎臟病徵兆,一定要尋求全台腎臟病照護機構醫師進行「早篩早治」。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李洪基「屁股痛」怪病真相 台大醫:爛痘流膿屁股、鼠蹊通到肛門!
耶誕小心浪漫變調!去年4千件青少年性侵害 半數「男女朋友」情人變狼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