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下樓梯膝蓋疼痛,是骨質疏鬆?還是關節退化?千萬別傻傻分不清楚。門診就有一位70歲男性,常常感到右膝疼痛,尤其在上下樓梯時更是明顯不適,自己擔心是骨質疏鬆造成膝關節疼痛,自費接受骨質密度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沒想到疼痛持續,就醫進一步檢查才知道元凶其實是膝關節退化,經適當藥物治療與股四頭肌訓練,疼痛才獲得明顯改善。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相關的問題也變得更加普遍,但醫師門診觀察,一般民眾經常混淆之間的區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黃銘哲表示,門診就常被詢問「膝關節疼痛是不是骨質疏鬆引起?」、「補充鈣質是不是可以緩解疼痛?」,或是骨質疏鬆的病患會問「是否需要補充葡萄糖胺類的藥物?」等問題。
黃銘哲指出,骨質疏鬆是骨骼密度降低,會造成骨頭變脆弱,並且容易斷裂,需要通過骨質密度測試才能診斷確定。主要原因包括:鈣和維生素D3攝取量不足、荷爾蒙變化,以及缺乏運動等因素;通常好發於中老年後,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後更容易受到影響。
由於骨質疏鬆通常不具明顯症狀,常常被忽略,只有當嚴重到發生骨折時,才伴隨著劇痛和運動能力下降,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較常發生在脊椎骨、近端肱骨、遠端橈骨與近端股骨等處。
關節退化則是關節結構和功能退化的情況。黃銘哲說,通常與年齡有關,但也可能因關節損傷、長年過度使用或使用方式不當所影響,要注意的是,關節退化通常是漸進性的,也可能影響到多個關節,例如脊椎、膝、髖關節和手指關節,常見的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和運動受限。
黃銘哲強調,知道區分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才能確保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前者合適的治療方式有鈣與維生素D3的補充、適當的負重運動與曬太陽,甚至在某些狀況下需要抗骨質疏鬆藥物的治療;而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除了生活型態與使用方式的改變,也可能需要物理治療或其他形式的治療,例如: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葡萄糖胺類藥物、關節內類固醇或玻尿酸或濃縮血小板PRP注射,甚至是接受關節鏡或人工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家暴「虐人也虐毛小孩」今年已663件! 衛福部點頭:視同家庭成員庇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