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敏兒想改善過敏鼻炎、氣喘等症狀,近年來流行中醫「冬病夏治」的「三伏貼」療法,不過,並非人人適用!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提醒,由於三伏貼是以溫熱性質藥物進行敷貼,必須先至門診由醫師評估,只要發現有三種狀況,就不建議接受療程。
哪三種狀況?莊照宇一一指出,第一是如果病人屬熱證體質,就不建議使用;此外,當下感冒、急性感染及皮膚過敏等病人,為避免發炎反應加重,也不建議使用,可擇日再由中醫師評估;最後,懷孕婦女與1歲以下幼童,因為體質性質易化熱上火,也不建議。
「三伏貼」近來成為一般人最耳熟能詳的中醫治療,其概念出自清代《張氏醫通》,是在三伏時節利用溫熱的藥物,元胡、細辛、白芥子、生薑汁等,在特定穴位(如肺俞、定喘、大椎、天突等)進行的貼敷療法。今年初伏在7月21日、中伏在7月31日、末伏在8月10日。
莊照宇表示,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侵入性,中醫經常用來治療成人或兒童過敏性疾患,尤其是鼻過敏及氣喘症狀,總在冬天遇冷時發作,因此可在夏季接受三伏貼治療,以期達到改善體質,減緩冬天過敏症狀,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基隆長庚醫院過去發表於中醫藥研究論叢的實證文獻就發現,三伏貼之穴位貼敷,若配合特定穴位下,可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在過敏性疾患的治療上,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對於病人之生活品質及疾病嚴重程度皆有明顯改善。
莊照宇提醒,因三伏貼是以藥物敷貼將陽氣透過皮膚進入人體,當日回家建議不要洗冷水澡,期間也不要飲食冰飲、生冷瓜果等,以避免寒邪入內,抵銷原本施予的陽氣補充;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不建議燥熱食物,避免辛辣、油膩等食物,以免出現上火症狀。敷貼三伏貼過程,若出現皮膚搔癢、紅腫、起水泡者,可能是個人皮膚特質對於中藥敷貼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此時應立即移除三伏貼,並根據症狀塗抹適當的外用藥膏。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藥署頒「餵藥案條款」新制! 巴比妥、苯二氮平類納第四級管制藥品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