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天得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千萬別輕忽肩頸痠痛!一名40歲在科技公司工作的男性工程師,3個月前開始出肩頸痠痛,有時會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背或下背痛的狀況,因為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狀況,多數在休息之後就得以改善,沒想到這一次卻不一樣,症狀持續一陣子,就醫才發現為頸椎小面關節炎。而醫師提醒,肩頸症候群十分常見,約有半數電腦工作者曾出現。
奇美醫院復健部院內統計,近5年因肩頸症候群至求診人數約2000位,其中肌肉骨骼732位(38%)、神經問題1194位(62%),年齡大多30歲至65歲的中壯年族群。2022年與2021年相比,人數成長近2成,尤其是30歲至50歲族群,顯示疫情下居家辦公及運動量減少,導致肌肉過度使用或耐力不足等狀況。
收治病人的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表示,近年來,因為生活習慣、工作型態改變以及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肩頸痠痛的病人逐漸增加,而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痠痛也非常常見,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工作效率。
程信翰說,根據國外研究統計,超過一半的電腦工作者曾經出現肩頸症候群,症狀包含頸部、腦後、肩頸交界處、肩膀、上背、上肢延伸至手腕、甚至手指的疼痛、痠脹、麻木或刺痛感覺,多數時候休息得以改善,但有時也不一定。
肩頸症候群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原因,細部診斷可分為肌肉骨骼問題或神經問題兩大類。程信翰指出,其中肌肉骨骼的問題,像是頸部肌肉拉傷、頸椎關節退化、頸椎椎間盤疼痛、頸椎小面關節骨關節炎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神經的問題則有周邊神經壓迫、神經根壓迫、脊髓壓迫及後縱韌帶鈣化壓迫。
程信翰強調,治療肩頸症候群,重點還是要針對確認的病因才會有效。舉例來說,痠痛藥膏能舒緩肌肉拉傷,但對於椎間盤的疼痛效果不佳;口服止痛藥,只能短暫緩解部分神經根壓迫的不適,但藥效過了,症狀又會再次發作。長久來看,要避免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痠痛,還是有賴生活型態及工作習慣的調整。
程信翰以該名男子為例,藥物、推拿、按摩、針灸及物理治療都必須反覆執行才能舒緩症狀,費時較多也較容易影響工作,因此,經醫病討論後決定接受增生注射,徹底處理神經壓迫,也較節省原本其他治療所需的時間,完成療程後,痠痛的問題終於獲得解決,長年嚴重失眠也明顯獲得改善。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家樂福販售「松花溏心皮蛋」銅超標! 下肚最嚴重恐害肝、腎功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