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慢性頭痛,思考、專注力和理解力都大幅下降,出現「腦霧」現象,一名近60歲的高階主管,近來就出現這樣的擾人症狀,一度以為是確診後遺症,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其實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門。醫師就警告,長期「睡睡醒醒」如慢性發炎,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等多項疾病風險。
收治病人的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黃昭勳表示,該名男子長期睡覺打鼾,白天則飽受慢性頭痛和腦霧困擾,一天得吃多顆高血壓藥物控制,但工作繁忙,加上傳統睡眠檢測的等候時間長,拖著遲遲未處理,近期經轉介接受超音波智慧睡眠檢測,才確認為高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幸經夜間配戴陽壓呼吸器,目前血壓控制穩定,白天身體狀況也明顯改善。
半夜頻作夢、醒來,越睡越累,鼾聲如雷吵得枕邊人不得安眠,醫師提醒,一旦出現這些症狀,當心已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黃昭勳說,據估計,全台有近百萬人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s),OSAs的主因之一是在進入深度睡眠時,肌肉因鬆弛塌陷,使得呼吸道閉起來,當中樞神經發現身體正在窒息、缺氧,會強制將人體從深眠拉至淺眠。
黃昭勳表示,如此「睡睡醒醒」的頻率,可能每分鐘超過一次,睡眠品質和精神嚴重受到影響,身體更因缺氧而處於慢性發炎,提高多項如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阿茲海默(失智症)等疾病風險;而OSAs高風險族群包括男性、肥胖、喝酒、吸菸、更年期女性。
黃昭勳說,國內OSAs診斷盛行率僅0.49%,全因為病人的病識感不足以及傳統檢測的可近性低;統計指出,77%打鼾患者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打鼾,23%患者甚至堅信自己不會打鼾,他提醒,若發現家人或枕邊人鼾聲如雷,甚至會突然沒聲音「斷氣」,務必儘早帶往就醫。
黃昭勳指出,傳統睡眠檢測常要等候3到6個月以上,加上需住院、身上貼線睡一晚,降低不少人檢測意願,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在已可以縮短至15分鐘完成風險評估,相信有助於提高民眾檢測意願,降低後續併發其他疾病的風險。
照片來源:黃昭勳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中高中生疑遭師長霸凌輕生? 家長必看!防範校園霸凌專家這樣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