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產時大出血,小心後遺症!門診就有一名40多歲女性,因為最近有越來越嚴重的頭暈與全身無力,找上新陳代謝科求助,醫師一問才發現,原來女子生第一胎時自然產、出血量很大,經緊急處理後仍然無法止血,還被轉送大醫院,產後即因奶量不足,無法親自餵母乳,之後月經不太規則,20多歲就停經了,經抽血檢查後,診斷為席恩氏症候群,才有這一連串相關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筱芳表示,席恩氏症候群(Sheehan Syndrome)是一種產後出血的併發症,造成腦下垂體壞死而引起的腦下垂體功能減退的疾病。
關鍵在於,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激素、甲狀腺刺激素和腎上腺刺激素等激素。腦下垂體激素的缺乏會導致各種症狀。
潘筱芳說,席恩氏症候群最常見的損害是由產後大量出血引起的,導致腦下垂體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細胞壞死。而產後出血的定義是在分娩後最初的24小時內總失血量1000mL或更多並伴有低血容量;嚴重出血是指失血量超過3000mL;產後出血可能是致命的,在懷孕期間腦下垂體會變大,壓擠在小體積小的頭骨蝶鞍內、加上大出血後的血管痙攣或加上血栓形成、自身免疫造成發炎反應,造成腦下垂體缺血導致持續惡化。
潘筱芳說,症狀會因損傷範圍及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由一種或多種腦下垂體激素的減少或缺乏所造成,嚴重程度可以從缺乏乳汁分泌和非特異性症狀,如疲勞,再到嚴重的腎上腺危機都有可能。
潘筱芳指出,除了不能餵母乳之外,很多症狀不會立刻顯現,而是在分娩幾年後漸漸變得明顯;亦有少數例外的是,即使沒有明顯出血,也可能在產後立即發生腦下垂體梗塞。治療席恩氏症候群,以激素替代療法為主,這些激素必須至少服用到正常停經年齡,甲狀腺和腎上腺激素則是必須永久補足。
醫師提醒,席恩氏症候群是無法預防的疾病。分娩期間的嚴重失血通常可以通過適當的醫療護理將傷害減至最低。產後一旦出現內分泌系統的異常,應及早做檢查,並且適當的補回生理需要的激素,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並避免長期的身心疾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解封後「免疫債」首波海嘯是流感! 台大醫點名「一類人」恐爆重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